墙垛
词语释义
墙垛
(1) 两扇门窗或其他洞口之间的墙
词语解释
亦作“墻垛”。围墙的上端。为防雨水侵蚀,常宽于墙壁的厚度。
老舍 《赵子曰》第七:“他倚在北房的墙垛探着头看,北屋中一点光亮没有。”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屋的两端,高高的隔火墙粉得雪白的,角翘翘地耸立在空间,衬着后面山里的青松和翠竹,雪白的墙垛显得非常地耀眼。”
指城墙的垛口。
郭沫若 《南冠草》尾声:“ 夏淑吉 与 钱秦篆 由城头右侧匆匆出场。二人行至正中处,倚立墙垛,向左侧遥望,时时掩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墻垛”。
⒉ 围墙的上端。为防雨水侵蚀,常宽于墙壁的厚度。
引老舍《赵子曰》第七:“他倚在北房的墙垛探着头看,北屋中一点光亮没有。”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屋的两端,高高的隔火墙粉得雪白的,角翘翘地耸立在空间,衬着后面山里的青松和翠竹,雪白的墙垛显得非常地耀眼。”
⒊ 指城墙的垛口。
引郭沫若《南冠草》尾声:“夏淑吉与钱秦篆由城头右侧匆匆出场。二人行至正中处,倚立墙垛,向左侧遥望,时时掩泣。”
墙垛的网络释义
墙垛
墙垛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2)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
(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
(4)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
(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uǒ
名词
(1) 垛子;墙两侧或上头伸出的部分
垜,堂塾也。从土,朶声。门堂之塾有左右。左右各有南向北向两塾,今俗谓门两边伸出小墙曰垛头。——《说文》
(2) 又如:垛口;垛迭(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指门两旁伸出的墙);垛楼(军官住的高楼)
(3) 设置箭靶的小土墙
罗灰修药灶,筑垛阅弓垜。——唐· 元稹《江边四十韵》
(4) 又如:箭垛
(5) 另见
duò
名词
(1) 堆,成堆的东西
(2) 又如:柴火垛;麦垛
(3) 明代兵制名 。明初定的垛兵法,把军户三家编为一垛,其中一户为正,二户为贴。按三丁抽一以应军役。正户兵死,则由贴户抽丁补充。永乐初,改正户,贴户轮次更代,周而复始。如:垛募;垛集;垛充(以垛兵法补充士卒)
动词
整齐地堆起来 。如:垛积(堆积);把木头垛起来;把打好的稻草垛在老屋后面
量词
(1) 表示散装物品的成堆状的堆的数量。如:一垛柴;两垛砖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3 do1 [梅县腔] do3 [宝安腔] do3 [客英字典] do3 [台湾四县腔] do3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3
◎ 潮州话:多窝 5(朵) 多窝6(在),do5 do6(tô tõ)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墮 | 徒果 | 定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dʰuɑ | duax/du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