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泪碑
词语释义
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词语解释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引证解释
⒈ 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〇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引唐李白《襄阳曲》:“峴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范仲淹《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钱谦益《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君山石,犹存堕泪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隋声。甲骨文字形,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本义:毁坏)
(2) 同本义
堕,败城阜曰堕。——《说文》
万事堕哉。——《书·益稷》
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西汉· 贾谊《过秦论》
周道衰,法度堕。——《汉书·刑法志》
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堕废(毁坏;衰落);堕罪(降罪);堕地(落地。指出生);堕局(落入骗避);堕睫(落泪);堕坠(跌落);飞机堕海
(4) 脱落 。如:堕齿;堕角;堕指(冻掉手指);堕颠(脱发秃顶)
形容词
(1) 假借为“惰”。懒散;懈怠
臣下堕而不忠,则卑辱困穷。——《管子·形势》
动无堕容,口无虚言。——《淮南子·兵略》
(2) 又如:堕慢(懈怠轻慢);堕夫(懒汉);堕民(惰民);堕怠(怠慢;懒惰);堕倪(怠惰傲慢);堕容(精神不振,有怠惰之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i6(tŭi) , hu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戾(
)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2)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 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4)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如:蜡泪,泪蜡(蜡烛因燃烧熔化而滴落如泪);胡桐泪
动词
(1) 流泪
泪翟子之悲,恸 朱公这哭。—— 孔稚圭《北山移文》
(2) 又如:泪河(泪下如河。形容悲痛之极);泪下沾衿(流泪很多;沾湿衣襟);泪坠尊者(佛教用语。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因悲三途的众生而啼泣,故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ui5 [宝安腔] lui3 [梅县腔]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东莞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