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

táng wū [ tang wu]
注音 ㄊㄤˊ 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堂屋 tángwū

(1) 正屋中居中的一间或泛指正屋

main hall of a building

词语解释

  1. 正屋。

    《晋书·艺术传·淳于智》:“家人既集,堂屋五间拉然而崩。” 唐 顾非熊 《下第后寄高山人》诗:“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巔。” 巴金 《秋》三:“她的轿子一到堂屋门口, 琴 和 淑华 姊妹,还有 绮霞 、 翠环 都站在那里迎接她。”

引证解释

⒈ 正屋。

《晋书·艺术传·淳于智》:“家人既集,堂屋五间拉然而崩。”
唐顾非熊《下第后寄高山人》诗:“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巔。”
巴金《秋》三:“她的轿子一到堂屋门口, 琴和淑华姊妹,还有绮霞、翠环都站在那里迎接她。”

堂屋的国语词典

院落房屋的正房。常为祭拜神明祖先,或宴客集会的地方。

堂屋的网络释义

堂屋

  • 堂屋是传统中国民居中的礼仪空间,一般设计在房屋中间,又称“客堂”。 因为平时敞开,有的地区又称“明间”(卧室则称“暗间”)。
  • 堂屋用于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禳鬼避凶。
  • 堂屋与现代住宅中的客厅不同。
  • 堂屋的翻译

    英语: central room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use
    法语: pièce centrale d'une maison traditionnelle chinoise

    堂屋造句

    客厅是一间横堂屋,有香烛柜、八仙桌、条凳等。
    堂屋里,饭桌上,罗亮的父亲在气呼呼的抽着土气的卷叶子烟。
    昨日,省城题壁堂修缮改造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大堂屋顶的木构架上铺设扒砖,为接下来的屋顶挂瓦做准备。
    王李村李家的三合院堂屋里,韩氏一听到李?要被流放到伊州的消息后就昏死了过去,好半天才将她掐醒。
    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
    他刚修好的穿斗架新房子上炊烟袅袅,紧挨堂屋的偏房中,火炉里熊熊燃烧的柴火使屋子暖意融融。
    徐文峰又在后堂屋将一块大红帆布围成一个小室,穿好短身的黑色裙式道袍,一手执长柄大刀,一手执铁环单面鼓,装跛足人,骑上假虎,装腔作势一会后,进入小室。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迟子建 
    堂屋之中,实不过三人,居上位者,李承泽,左右列座的就是李承泽如今的班底,文官谋主刘元吉、武官主将张舜臣。
    一进堂屋立刻就感到气氛紧张,似乎有一股冰凉的空气,把屋里的热情包裹住了,就像蚌壳包裹珍珠一样。莫言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包拯 
    腊月三十过大年,孩子们打灯笼,家家户户厅堂屋舍挂灯笼,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堂屋亦采用抬梁式构架,屋顶使用悬山式两坡硬山屋顶,上覆小青瓦,其中两侧封火山墙前伸高于屋顶的“拉弓墙”最有特点。
    屋子的木头门框翘曲了,门旷得关不上。老人趔趔趄趄地追到堂屋,把嘴对着门缝大声数落。
    两少年领诺出门,顷刻回转灶房,将草药放进米汤里煮,随后端了掺糠的干饭,就着半壶苦丁茶,蹲在堂屋的墙角边吃喝。
    黄昏时分,首先在香台上点燃香、烛,摆上祭品;然后,在堂屋的方桌上摆上祭品;再后,为东间的保家神和厨房里的灶君神摆上祭品。
    除怀旧菜式外,堂屋的其他菜品也广受顾客好评,比如米粉肉、腐竹牛腩、鸭头、梅干菜烧猪脚等。
    第三至于为什么灶马不到堂屋,既然尸娘子有驭兽之术,当然也有驱离之道。
    毛致用把黄永玉的画挂在堂屋的墙壁上。
    穿过破败的堂屋,看到里面屋子的地面上铺着厚厚一层枯叶,一只骨骼粗大但瘦骨嶙峋的白色灵猴闭眼躺在地上。

    汉字详情

    táng [tang]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IP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R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hall; government off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
    [wu]
    部首: 327
    笔画: 9
    五笔: NGC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MIG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动词

    (1) 终止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英文翻译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方言集汇

    ◎ 粤语:nguk1 uk1
    ◎ 客家话:[梅县腔] wuk7 [台湾四县腔] wuk7 [客语拼音字汇] vug5 [海陆丰腔] wuk7 [客英字典] vuk7 [陆丰腔] wuk7 [沙头角腔] wuk7 [宝安腔] wuk7 [东莞腔] w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ʔukquk/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