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隅

chéng yú [ cheng yu]
注音 ㄔㄥˊ ㄩˊ

词语释义

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词语解释

  1. 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2. 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 卢谌 《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 药园 在东城隅,与 皋园 相望。”

引证解释

⒈ 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姜宸英《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⒉ 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卢谌《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厉鹗《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药园在东城隅,与皋园相望。”

城隅的国语词典

城墙角上的女墙。

城隅的网络释义

城隅

  • 城隅是汉语词汇,拼音chéng yú ,意思是.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 城隅造句

    “双林寺枕帝城隅,麋费大官累钜亿”,以鄙弃批判的语气,揭露了当权者的腐败。
    金墉城偏居城隅,为整个都城的制高点,俯瞰洛阳,易守难攻。
    你们在清贫中坚守山区教育,向你们表示敬意!——城隅山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代柳宗元因施行变革被贬为柳州刺史,他一到柳州便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并亲自“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味遍城隅”。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副亲力亲为的风范。
    又查得天津绅商请愿代表团,订于本月七日下午三钟,假东南城隅商会联合会开会。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摄《梦徊城隅》作品之一。
    这大概算是历史上较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约会,约会的地点是在城隅,而约会的信物呢,就是一根普通的“彤管”。
    第二天清晨,风停雨止,天清气朗,城隅大街小巷,积水洼处滞留许多铜钱般大的小鳖慢慢爬行,邑人将其捉起投入城濠。
    湖底?脑中迅速闪过山脚小城隅的香艳长吻以及对黄毛水性不差的判断,不会这么巧吧,柳天琪苦笑。
    同治七年,端午日,在家庆贺后,午后,陈小斋、罗寄云、王礼吾来谈,偕步城隅。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IHS
    四角: 4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castle; city, town; municipa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4 s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yu]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JMY
    五行:
    仓颉: NLWLB
    四角: 7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禺( )声。“阜”是土山,有土则可用于建筑,因而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

    (2) 同本义

    隅,陬也。——《说文》

    既登览乎隅椒,复临泛乎汪洋。——明· 徐渭《缇芝赋》

    (3) 又如:山隅;隅椒(山角与山顶);隅隈(角落和弯曲之处);隅陬(角落)

    (4) 角,角落

    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考工记·匠人》

    抠衣趋隅。——《礼记·曲礼》

    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

    采桑城南隅。

    停于大室之隅。——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折过墙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隅头(墙角;拐角);城隅(城的一角);向隅(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

    (6) 边远的地方

    咫只雪山路,归飞西海隅。——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

    (7) 又如:隅谷(神话中日落的地方);隅镇(边远小镇);隅夷(神话中的日出处);隅辟(边境,国境);隅官(边地官员)

    (8) 事物的部分或片面

    举端自理,滞隅则失。——《后汉书》

    (9) 又如:隅见(片面的见解);隅曲(偏狭之见);隅积(部分和总体)

    (10) 边;旁

    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子坐所。——《管子》

    (11) 又如:隅坐(坐位的侧边);隅目(斜眼而视,怒视)

    英文翻译

    corner, nook, remote plac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宝安腔] ngi2 [台湾四县腔] ngi2 [梅县腔] ngi2 [客英字典] ngi2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 潮州话:ngo5 [潮阳]ng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虞俱平聲合口三等ŋĭungyo/ng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