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社

chéng shè [ cheng she]
注音 ㄔㄥˊ ㄕㄜˋ

词语释义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2.代指城镇。 3.指邦国。 4.喻靠山(含贬义)。

词语解释

  1. 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

  2. 代指城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常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3. 指邦国。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华容侯 朱瑀 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4. 喻靠山(含贬义)。

    唐 李邕 《又驳韦巨源谥议》:“託城社之固,乱皇家之基。”《旧唐书·薛存诚传》:“僧 鉴虚 者,自 贞元 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中官视 胤 眥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为城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为城社,辗转撑拄,狱不能成。”参见“ 城狐社鼠 ”。

引证解释

⒈ 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

⒉ 代指城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常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诗:“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⒊ 指邦国。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华容侯朱瑀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⒋ 喻靠山(含贬义)。参见“城狐社鼠”。

唐李邕《又驳韦巨源谥议》:“託城社之固,乱皇家之基。”
《旧唐书·薛存诚传》:“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中官视胤眥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为城社。”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为城社,辗转撑拄,狱不能成。”

城社的网络释义

城社

  • 城社,汉语名词,读chéng shè,指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IHS
    四角: 4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castle; city, town; municipa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4 s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shè [she]
    部首: 431
    笔画: 7
    五笔: PY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FG
    四角: 34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2) 同本义

    社,地主也。——《说文》

    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

    社,土也。——《论衡·顺鼓》

    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

    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

    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

    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

    (3) 又

    社者,土地之神也。

    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

    (5) 土地之神的神主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6) 祭祀社神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9) 集体性组织;团体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 又如:春社;秋社

    (13) 机构

    (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

    (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

    动词

    (1) 祭祀社神

    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英文翻译

    god of the soil and altars to him; group of families; company, socie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5
    ◎ 客家话:[东莞腔] sa5 [陆丰腔] sha5 [客英字典] sha1 sha3 [台湾四县腔] sa5 sa1 [梅县腔] sha1 [海陆丰腔] sha6 sh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zjax/zjaaʑ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