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

chéng lóu [ cheng lou]
繁体 城樓
注音 ㄔㄥˊ ㄌㄡ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城楼 chénglóu

(1) 建筑在城门上供远望用的楼

晚间小东门自不戒慎,引着火药,延烧城外桥边一带,城楼不能见保。——《广东军务记》
city gate tower

词语解释

  1. 城门上的了望楼。

    《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舍城楼上,披舆地图。”《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霖雨百餘日,城楼多坏。”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驛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这大厅就是城楼的中一间。”

引证解释

⒈ 城门上的了望楼。

《后汉书·邓禹传》:“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
《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霖雨百餘日,城楼多坏。”
唐白居易《寄微之》诗:“驛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鲁迅《故事新编·出关》:“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这大厅就是城楼的中一间。”

城楼的国语词典

设在城上用来瞭望的楼台。

城楼的网络释义

城楼

  • 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多形成于明代。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又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到了现代的守卫战中,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
  • 城楼造句

    节日的天安门城楼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天安门城楼修饰一新,更显得雄伟壮丽。
    广场北端耸立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
    经过整修,天安门城楼的外观更加雄伟壮丽。
    天安门城楼经过精心打扮,显得更加壮丽。
    如今从庄园的城楼望去,是一片香菜田。矗立未倒的城墙包围着昔日王族的行宫群,面积曾一度有七个足球场那么大。
    一万精锐之士悄然来到平舆城西门外,城楼上,经过一夜折腾的守城黄巾兵昏昏欲睡,此刻天色见谅,也未看到官兵攻城,纷纷靠在一些墙角处,打着瞌睡。
    笑声震得所有人气血翻腾,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心中有如刀割,那些刚爬到城楼的金兵哪里禁受得了,纷纷跌落到护城河里,淹死者不计其数。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神魔帝国天城外,有蚩龙寻熬带领的天魔蚩家军军临城下,站在城楼上看去,密密麻麻犹如蚂蚁般众多的士兵高生呐喊着“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他一边走一边看,城楼上灯笼高挂,房里泡着茶,不断传出麻将声,丝竹管弦,歌声不绝,让他留连忘返,直到五更天才找了个鸡毛店住下来。
    再举目仰望,城楼的四重脊,整齐有序地屹立着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斗牛等走兽,一个个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使这座古老城楼大大增辉添色。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永安城楼上,一个太平军将领见到朱天赐他们裹着一阵灰尘直朴敌军,脱口而出“勇气可嘉,只怕都是有去无回了……”。
    现在,那个狼卫统领的尸体还挂在城楼上,唐大人说了,以儆效尤,派他们去拒敌于家门之外,他却抗命不遵,这样的人留他何用,保卫家园的勇气都没有。
    优美和感伤是晋人审美的两大因素,那一刻陈操之将其独占,仿佛刘琨城楼的胡笳,哀感顽愚,就连?文彬都暂时忘却了对陈操之的嫉恨,一时间心思?缈起来。
    当李御率领诸将来到城楼上之时,突厥人已经将要登上城楼,攻势正凶。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IHS
    四角: 4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castle; city, town; municipa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4 s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lóu [lou]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O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FDV
    四角: 499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2)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4)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又如:一楼;二楼

    (6)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如:暗楼;阁楼

    (7)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如:楼车(古代战车。上设望楼);楼舟工(楼船)

    (8) 茶肆、酒店、歌舞场、旧时妓院等场所也称楼 。如:茶楼;酒楼

    英文翻译

    building of two or more storie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eu2
    ◎ 潮州话:l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