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培

lěi péi [ lei pei]
繁体 壘培
注音 ㄌㄟˇ ㄆㄟˊ

词语释义

垒壁。军营的围墙。

词语解释

  1. 垒壁。军营的围墙。

    《国语·晋语九》:“ 赵简子 使 尹鐸 为 晋阳 ,曰:‘必堕其垒培。吾将往焉,若见垒培,是见 寅 与 吉射 也。’” 韦昭 注:“垒, 荀寅 、 士吉射 围 赵氏 所作壁垒也;垒墼曰培。” 清 吕履恒 《关门行》:“ 铁门山 上垒培在,居民曰是 陈公屯 。”

引证解释

⒈ 垒壁。军营的围墙。

《国语·晋语九》:“赵简子使尹鐸为晋阳,曰:‘必堕其垒培。吾将往焉,若见垒培,是见寅与吉射也。’”
韦昭注:“垒, 荀寅、士吉射围赵氏所作壁垒也;垒墼曰培。”
清吕履恒《关门行》:“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

垒培的网络释义

垒培

  • 垒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ěi duī ,方言。专门用以在上边杀人的土台。
  • 汉字详情

    lěi [lei]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CCC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IIG
    四角: 23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2) 同本义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营军之垒舍。——《周礼·夏官·量人》

    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摩垒而还。——《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城内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垒培(军营中的围墙等防御工事);垒尉(官名。掌理警卫营堡、缉捕盗贼的武官);垒和(军营的大门);垒口(营垒的入口);垒舍(犹营房);深沟高垒;两军对垒

    (4) 棒球内场的一个垒 。如:在第一垒被杀出局

    动词

    (1)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请深垒固军。——《左传·文公十二年》

    (2) 又如:垒城(筑垒近大城叫垒城);垒垒(相叠重沓的样子);垒断(堵截住);垒块(积石。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垒垒(一堆一堆地丛列着);垒堆(堆积;拥挤)

    (3) 通“纍”。捆绑

    甲不解壘,兵不解翳。——《管子·小匡》

    氐羌之虏也。不憂其壘也。——《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rampart, military wall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委支A合上聲合口三等支Alyex/lveelĭwe
    péi [pei]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FU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YTR
    四角: 401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咅( pǒu)声。本义: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

    (2) 同本义

    培,培敦土田山川也。——《说文》。按,垒土也。

    若见垒培。——《国语·晋语》。注:“垒墼曰培。”

    故栽者培之。——《礼记·中庸》

    凿培而遁之。——《淮南子·齐俗》。注:“培屋后墙也。”

    高培则拔。——《吕氏春秋·辨土》。注:“培田侧也。”

    (3) 又如:培户(昆虫把土堆在洞穴周围)

    (4) 增益;增添 。如:培敦(增加其封地);培堆(层层叠起;堆高)

    (5) 培养,教育 。如:栽培(种植;培养);培壅(培养)

    (6) 把东西埋在灰、沙中保存 。如:以灰培瓜子;放在沙中培着

    (7) 通“凭”( píng)

    动词

    凭借、依靠

    而后乃今培风。——《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bank up with dirt; cultivate

    方言集汇

    ◎ 粤语:pui4
    ◎ 客家话:[梅县腔] pi2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英字典] pui2 [海陆丰腔] poi2 pu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pui2 [东莞腔] pui2 [宝安腔] pu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回平聲合口一等bʰuɒibuai/bu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