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今上亲政,垂询 大昕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辱承垂询,用敢附闻。” 鲁迅 《二心集·知难行难》:“﹝十月十四日《申报》﹞ 南京 专电: 丁文江 , 胡适 ,来京谒 蒋 ,此来系奉 蒋 召,对大局有所垂询。”
引证解释
⒈ 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引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钱大昕》:“今上亲政,垂询大昕。”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辱承垂询,用敢附闻。”
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十月十四日《申报》﹞南京专电:丁文江,胡适,来京谒蒋,此来系奉蒋召,对大局有所垂询。”
垂询的国语词典
上级对下级的询问。
垂询的网络释义
垂询
垂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言,旬声。本义:询问,请教) (2) 同本义 今因经无以询为问罪字,遂用讯不用询,其实讯询一字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询事考言。——《虞书》 周爰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 询尔仇方。——《诗·大雅·皇矣》 咨亲为询。——《左传·襄公四年》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左传·成公十三年》 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国语》 民俗,事疑必询三老。——马中锡《中山狼传》 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宋· 王安石《上时政疏》 (3) 又如:询悉(询问后得知);探询(探问);咨询(征求意见);询察(稽查访问) (4) 查考;打听 燕多剧贼… 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元史》 (5) 又如:询质(查考和质正);询索(查访);询按(查核按验);询究(查考,究门) (6) 谋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书·舜典》。 孔传:“询,谋。” (7) 又如:询谋(谋于众人) (8) 均,协调 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尚书大传》 副词 信实,确实 。如:询訏(实在很大) 英文翻译inquire into, ask about; consult
方言集汇◎ 粤语:seon1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