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平分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垂直于某线段并将该线段平分为二等分的直线。
引证解释
⒈ 垂直于某线段并将该线段平分为二等分的直线。
垂直平分线的国语词典
一直线垂直于一线段,且经过这线段的中点,则这直线即称为「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网络释义
垂直平分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2) 同本义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副词 (1) 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动词 (1) 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名词 (1) 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1) 即使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介词 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straight, erect, vertical
方言集汇◎ 粤语:zik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沙头角腔] cit8 [东莞腔] tsik8 [海陆丰腔] chit8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方言集汇◎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详细解释fēn动词 (1)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3)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4) 辨别,区分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又如:分绝(区别;分隔);分划(区分;划分);分殊(区分;区别);分年(区别年岁) (6) 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而官与吏剖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分与(分给);分茅裂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方向用白茅包土给予受封者) (8) 离开;离别 执手分道去,各自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分袂(分手、离别);分北(分离);分首(离别);分违(分隔。离别) (10) 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岗位上去或担任某一职务 。如:分任务;分工作 (11) 分散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12) 又如:分损(分散,减少);分披(披散;分散) (13) 把…隔开成两半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4) 又如:分界牌(分别阳间和阴间(生和死)的界标);分墨(中分墨线。相当于设计图的中心线) (15) 排解,调和矛盾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矣。——《后汉书》 (16) 分担,共同承担 己乃分城而守。——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17) 又如:分过(分担过失、过错);分谤(分担别人受到的诽谤) 名词 (1) 表示分数 。如:三分之一;五分之四 (2) 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 。如:分贝;三分成绩 (3) 节候名 。如:春分;秋分 量词 (1)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 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3) 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5) 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副词 (1) 分头;分别 吾与足下分任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分遣贝勒及它将略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2) 又如:分置(分别设置);分统(分别统率);分掌(分管);分治(分别治理) 形容词 (1) 分出的(部分) 。如:分店;分号;分行;分卡(分站) (2) 通“纷”。乱,杂 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亡之道也。——《管子·势》 (3) 又如:分错(纷乱错杂) (4) 另见 fèn名词 (1)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孙子·谋攻》 (2) 又如:股分;部分;分资(共同送礼或办事情时每个人所分摊的钱);分例(按规定或习惯分发的每人一份的钱或物);分均(各分相等) (3) 分际,合适的界限 两个正斗到分际。——《水浒传》 (4) 又如:分际(紧要关头;程度;地步;分毫);分直(分齐。犹分际) (5) 成分。特定物质包含、提供或产生的量 。如:水分;盐分;养分;肥分 (6) 职分;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本分;分守(职守);分事(职分);分素(职分确定) (8) 原则;原理 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 (9) 身分 。如:分上(本分之内;情面;有面子、能说情的人);分理(名分与事理);分限(本分);分势(地位权势) (10) 资质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成。——《人物志》 (11) 缘分;命运;机遇 。如:分福(福分);分缘(缘分) (12) 情分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 (13) 又如:分好(情义,友谊) 动词 (1) 甘愿;满意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2) 又如:分甘(甘愿) (3) 意料;料想 自分已死久矣。——《汉书·苏武传》 (4) 又如:分定(命中注定) (5) 另见 英文翻译divide; small unit of time etc.
方言集汇◎ 粤语:fan1 fa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1 fun5 [陆丰腔] fun6 fun1 [客英字典] fun1 fun5 [东莞腔] fun1 [梅县腔] fun1 fun5 bun1 [宝安腔] fun1 | fun3 | bun1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bun1 fun1 fun4 [台湾四县腔] fun1 fun5 bun1 [海陆丰腔] fun1 fun6 bun1 ◎ 潮州话:hung1 hung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粤语:sin3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