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他们垂涕而道,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
成语用法
垂涕而道作谓语;用于悲伤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详细解释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辵(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