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春秋 晋 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
《左传·僖公二年》:“ 晋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杜预 注:“ 垂棘 出美玉,故以为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吕向 注:“悬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虢 亡垂棘返, 齐 平寳鼎归。” 唐 元稹 《出门行》:“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晋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
引《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杜预注:“垂棘出美玉,故以为名。”
《文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吕向注:“悬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虢亡垂棘返, 齐平寳鼎归。”
唐元稹《出门行》:“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垂棘的国语词典
春秋晋国产美玉的地方。后用以代指美玉。
垂棘的网络释义
垂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
)声。本义:边疆)(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词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容词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词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i2 [海陆丰腔] sui2 [梅县腔] shui2 shui5 chui2 [宝安腔] sui2 [沙头角腔] sui2 [客语拼音字汇] se2 sui2 [台湾四县腔] sui2 [东莞腔] sui2 [陆丰腔] s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二-朿(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2)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3)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4)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6)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如:额棘;髂棘 (7)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 (8)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9)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10) 中国地名 (11)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12)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13) 姓 形容词 (1)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2) 办事艰难 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 (3) 通“亟”。急切,急迫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4)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英文翻译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方言集汇◎ 粤语:g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丰腔] gi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