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收其利

zuò shōu qí lì [zuo shou qi li]

词语释义

【名称】坐收其利【拼音】zuò shōu qí lì【解释】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事例】他就靠几个铺面~而生活【近义词】坐收渔利、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反义词】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英文】profit from others' conflict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坐收其利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善于抓住机会。

坐收其利的翻译

俄语: поживиться за чужой счёт

坐收其利造句

事情我可以不追究,只不过,胡公这可是拿着我的名声坐收其利,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补偿?
自己随便印点儿门票,就可以坐收其利了呀!还用再去钓鱼么,天天被风吹日晒吗?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挨个儿把所有的舍利看了个遍。
大哥的意思是我们静山观虎头坐收其利。
江都这潭水依然被搅浑了,各方都在关注着这里的一举一动,渔翁依然准备好坐收其利,螳螂也早已磨刀霍霍,但是却没有人关注黄雀的身影。
如此一来,这黄金海岸也迅速成为了鹭江市旅游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沿着海岸发展的服务行业坐收其利,日进斗金。
就通商而论,其地贯欧、亚两洲之北境,将来各国行旅多出其途,俄人即可坐收其利,若偶有边衅,则由俄京至中国边境仅半月程。
愚者终年辛苦而智者坐收其利。
应该是陆平意外发现了这个古旧洞府,又担心洞府内的禁制厉害,便找几个倒霉的替死鬼消耗禁制,最后坐收其利。

汉字详情

zuò [zuo]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WW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G
四角: 88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 同本义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 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

(4)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5)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6)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7) 定罪,由…而获罪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8)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9) 因…犯罪,触犯法律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10) 居留,停留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11)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12) 守,防守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13)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14)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15)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16)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17) 乘,搭 。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名词

(1)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3)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1) 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2)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英文翻译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方言集汇

◎ 粤语:co5 zo6
◎ 客家话:[梅县腔] co1 co5 [海陆丰腔] co1 co6 [客英字典] co1 co5 co3 [东莞腔] co1 [客语拼音字汇] co1 [宝安腔] co1 | co3 [沙头角腔] co1 co3 [陆丰腔] co1 co6 [台湾四县腔] co1 co5
◎ 潮州话:z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zuax/dzuaadzʰuɑ
shōu [shou]
部首: 425
笔画: 6
五笔: NHT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LOK
四角: 2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收( jiū)声)

(2)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词

(1) 收获;收成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6) 夏代冠名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英文翻译

gather together, collect;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东莞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u1 [梅县腔] shu1 shiu1 [陆丰腔] shi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海陆丰腔] shiu1 [客英字典] shiu1 [沙头角腔] su1 [宝安腔] su1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州平聲開口三等sju/sjouɕĭəu
[qi]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AD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MM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代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变成“其”。( )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如:其夫

(10) 它的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的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副词

(1) 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词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词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英文翻译

his, her, its, their; tha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东莞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客语拼音字汇] gia1 ki2 [陆丰腔] ki3
◎ 潮州话:ki5 (khî)[潮阳]ki2 (kh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
[li]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TJ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N
四角: 229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利禄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动词

(1) 善于 。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英文翻译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le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liliih/l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