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褱(
)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 ,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2) 同本义
坏,败也。——《说文》。按,当训毁也。
坏,毁也。——《尔雅·释诂》
坠坏城郭。——《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
大室之屋坏。——《左传·文公十三年》
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论衡·佚文》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室坏不修。——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坏山(倒塌的山);坏决(倒塌;破败);坏溃(坍塌);坏压(坍塌);坏裂(崩溃);坏颓(崩毁)
(4) 破坏;毁坏
门坏。——《资治通鉴·唐纪》
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左传·成公十年》
有基无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5) 又如:坏舛(毁坏错乱);坏乱(败坏错乱);坏乱(败坏;混乱);坏废(败坏;废弛)
(6) 衰亡
诸侯贰则晋国坏, 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王室之不坏。——《左传·襄公十四年》
(7) 又如:坏微(衰败);坏灭(毁灭;磨灭)
(8) 变质;变得不好或有害
譬彼坏木。——《诗·小雅·小弁》
(9) 又如:坏烂(腐烂;变质);坏腹(泻肚)
(10) 杀害 。如:坏命(丧命)
(11) 破费,花钱 。如:坏钞(坏钱。破费钱财)
(12) 战败
擂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军退走。——《三国志·吴志》
北军大坏。——《资治通鉴》
(13) 坏事,指官员被革职、查办
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红楼梦》
形容词
不好;恶劣。与“好”相对(古汉语中无不好之意) 。如:坏包(坏蛋);坏坯子(方言。坏人,坏蛋);坏念头;坏主意;坏名声的人
名词
(1) 坏分子的简称
(2) 坏主意,坏手法 。如:我知道是谁使的坏;这家伙一肚子坏
副词
非常 ——放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乐坏了;累坏了;吓坏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puê1 huai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冫(古“冰”字),台(
)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 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2) 同本义
冶,销也。——《说文》
冶,销铄也。——《三苍》
良冶之子。——《礼记·学记》
冶铸煮盐。——《史记·平淮书》
(3) 又如:冶铸(冶炼铜铁,铸造器物);冶锻(冶炼);冶人(犹冶工);冶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4) 陶冶
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名词
(1) 熔炼金属或铸造器物的场所 。如:冶监(掌管冶铸的官吏);冶家(以冶铸金属器物为生的人家)
(2) 通“野”。田野,郊原
冶游步春露。——古乐府《子夜四时歌》
是以时人谓之冶葛。——《北史·诸葛颖传》
不知身属冶游郎。——李商隐《无题》
(3) 姓
形容词
(1) 艳丽
美丽姚冶。——《荀子·非相》
纨袖渐冶,王颜掩姱。——谢惠连《雪赋》
(2) 又如:冶阳天(艳阳天);冶逸(容貌艳丽,神采飞扬);冶服(华丽的服装);冶丽(美丽异常;指美丽的女子);冶色(容颜美好)
(3) 容态妖媚
冶容诲淫。——《易·系辞上》
(4) 又如:冶由(妩媚的笑态);冶步(步态妖冶妩媚)
(5) 通“野” 。如:冶葛(野葛,毒草名。有时用以比喻狠毒之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3 ja1 [沙头角腔] ja1 [宝安腔] ja3 [客英字典] ja3 [海陆丰腔] ra3 ra1 [梅县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野 | 羊者 | 以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jax/jaa | jĭ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