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夹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原因分析
1、抢:
地铁虽然每天在广播中提醒车门关门铃声响起之后就不要硬闯,但所有人都在门口往里面抢,几率相当高。其中一个小子,如果他再慢0.1秒,车门就会夹住他的脑袋,真危险啊!在车门旁边的咱亲眼看见他进门时机拿捏的真准,可人家根本不在乎啊。其实,北京地铁在高峰时间内几分钟一趟,有时候前车刚刚走,后车就又来了,你踏踏实实等一会儿又能怎么样呢?
2、不排队:
我在全国各地旅行,也坐过许多大城市的地铁(不含魔都上海),发现当地大多数人都能遵守排队的纪律,北京则是一个反面教材:在有的城市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不排队,好像全国各地不排队的人都到北京聚齐来了。综合起来讲,不排队跟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籍贯、口音、性别这些都没关系,好像大家都是随便站着,地上不是有箭头吗?那跟他们有关吗?
这几年,很多也有举措:找了许多大爷大妈在地铁里给维持秩序,也别说有大爷大妈的是好些了,可大爷大妈们也要回家不是?
3、拥挤上车:
因为不排队,都这么胡乱站着,车进站一开门,就剩下直接往里面闯了,完全不考虑下车人的感受,车门快关了,要下的人还在里面没出来呢。这么走的结果,就有踩着了、挤着了、还有一些,呵呵,你看我干嘛?结果就干起架来了。
4、耳朵上听着音乐,看着视频,不看脚底下路:
这个情况年轻人比较多啊,前几天我前边站着一傻丫头,堵着耳朵看着视频,车来了门开了也不知道上啊,就在那里傻笑,我一看,是金秀贤啊,门开了你要迈步啊,结果一歪,差点儿绊倒在车门口。
5、站在两门之间问路:
多见于刚来北京的外地人,只要你问的路真实存在,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的,就怕你不问,还站在两门之间,一腿在外一腿在里,让全车人等你一个人?
严防安全门“夹人”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介绍说,我们站台门和列车门之间,缝隙是很小的。但乘客强行扒门挤门,有时候站台门关闭以后,列车里面人又特别多,乘客又挤不上去,加上多方面因素巧合在一起。卡在里面的偶然的风险是存在的。女性身材娇小,可能更容易卡在这个里面。
这样的小概率时间,在南京地铁也曾经发生过。今年的2月8号,南京地铁安德门站,一名男子在上车时, 没有及时进入车厢,结果被挤在安全门与列车之间,好在一名女保安将安全门拉开,把被困男子拉出,险象环生。
那么,地铁在保障乘客安全方面,到底有多少道防线呢?以南京地铁为例,高架站台的半高站台门,都加装了红外感应装置,一旦感应到有人被夹,站台门会自动弹开。而在地下站使用的全高屏蔽门上,也有一处小的设计,专防乘客被卡,在滑动门下沿,本身有一个,防止乘客站立的一个斜坡装置,原则上,乘客是很难站上去的。
而最主要的安全把控还是在司机的观察,在站台的列车尾处,有这样一个竖排的LED灯带,停车观察的司机,要确认自己看到完整的竖排灯带方可发出关门的指令。由于列车开动前,屏蔽门和安全门是同时关闭的,因此,南京地铁提醒广大市民,“生命非儿戏!人身安全始终需要摆在首位。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警示灯闪烁、警示音响起时,切勿抢跑挤地铁,更不能强行扒列车门。更重要的是,不要拿物品摆放在车门处,阻断列车关门,从而避免更大的伤害。”
各地预防措施
措施一:司机看
开车前先确定无夹人
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没有足够光线供列车司机瞭望,容易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10年前,广州地铁率先在全国研发并安装了屏蔽门站台灯管。在站台尾部安装一个闪光灯管,悬挂在屏蔽门与列车的间隙位置。司机关门后,从车头观察尾部的灯管,若灯管完整显示,则说明间隙中无人。否则,司机将重新开、关门,确认无人才开动列车。
昨天中午,记者在西门口站连续观察三趟地铁发现,每趟列车关门后,司机都会有个“规定动作”——用手“指”一下两扇门的间隙,确认中间没有异物后,再返回驾驶室启动列车。
措施二:防夹板
有人被夹则无法关门
灯管观察法关键靠列车司机的肉眼判断,对司机要求非常高,容不得有半点闪失。5年前,广州地铁又想出另一个办法弥补肉眼的缺陷:在屏蔽门下方加装防夹板。
记者在地铁站看到,每扇屏蔽门下方都装有防夹板,向车门方向凸出。关门时防夹板随着门框向内接近,两块板的间隙逐渐压缩,使人无法在缝隙中立脚。要么退回到站台,要么卡住屏蔽门,屏蔽门关不上,列车就无法启动。
万一夹人怎么办?
车内乘客解锁车门
站台乘客按停列车
尽管已经有双重保险,但还是不能排除出现极端状况的可能性。万一乘客被夹在两门之间怎么办?昨天,网上有“教程”指出,屏蔽门内侧有紧急开门把手,被夹人可以拉动把手掰开屏蔽门。不过,乘客被夹时往往已陷入惊慌,很难冷静处置。而且,夹人情况多发生在上车乘客身上,背向屏蔽门,反手开门更添难度。
地铁公司表示:万一发现乘客被夹在两门之间,车内乘客可拉动位于车内靠近门上方的紧急解锁装置停车按钮,站台上的乘客也可按动站台紧急按钮,阻止列车启动。同时,站务员随身携带屏蔽门钥匙,发现有人被夹可迅速开门解救。
别冲门才是根本
地铁公司强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乘客的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夹人事件都是由于乘客抢上抢下造成的,因此乘客的安全意识最为关键,在关门灯闪铃响时不要再强行上下车,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地铁公司提醒乘客,搭乘地铁时一定要排队候车,先下后上,在列车关门灯闪,提示即将关门时,请乘客切勿强行上下车,地铁每几分钟就有一班车,千万别拿生命作赌注抢时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地 | 徒四 | 定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diih/dih | dʰ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臷(
)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2) 同本义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形容词
(1) 黑色 。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
(8) 如:铁的事实
(9) ∶油煎(炸)的 。
(10) 如:铁雀
动词
(1) 下决心 。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i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ā
(2) 另见
ji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形容词
(1) 处在两旁的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如:夹击;夹攻
名词
(1) 钳夹用具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
形容词
(1) 双层的(衣被等)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h8 goih4,hiap8[澄海]hiak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