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枕带

dì zhěn dài [di zhen dai]

词语释义

地枕带就像枕头一样。

汉字详情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zhěn [zhe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PQN
吉凶:
仓颉: DLBU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 同本义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3) 又如:枕上之花(比喻女色);枕箱(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

(4) 枕骨

头横骨为枕。——《素问·骨空论》

动词

(1) 枕着

曲肱而枕之。——《论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晋书》

尸骸枕藉。——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枕弓(犹枕戈);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枕石(枕于石头。多指隐居山林);枕甲(枕着铠甲)

(3) 靠近,临

会稽东接于海,南近 诸越,北枕大江。——《汉书·严助传》。

(4) 又如:枕江(临江);枕河(临河);枕水(靠近水边);枕流(靠近水流)

(5) 卧,睡 。如:枕月(躺在月光下);枕格(卧于床上;指受酷刑)

英文翻译

pillow

方言集汇

◎ 粤语:zam2 zam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m3 [客语拼音字汇] zim3 [沙头角腔] zim3 [东莞腔] zim3 [台湾四县腔] tsiim3 [客英字典] zhim3 [陆丰腔] zhim3 [梅县腔] zhim3 [宝安腔] zi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深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ɖʰĭĕmdrim/dym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