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相合

dì zhī xiāng hé [di zhi xiang he]

词语释义

概指地支六合及地支三合局。

汉字详情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zhī [zhi]
部首: 446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E
四角: 4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
xiāng,xiàng [xia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S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BU
四角: 46900

详细解释

xiāng

副词

(1)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动词

(1) 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xiàng

动词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词

(1)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如:照个相

(4) 官名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英文翻译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soeng3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1 siong5 [宝安腔] siong5 |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1 siong5 [梅县腔] siong1 [沙头角腔] siong5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siong5 [东莞腔] siong5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xiong3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iangsĭaŋ
hé,gě [he,ge]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WG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动词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如:合手

(22) 回答,答 。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形容词

(1) 全部;整个 。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名词

(1) 盒子。后作“盒”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副词

一起,共同 。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介词

(1) 与;向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如:合会(以及;和)

量词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动〉,〈形词

(1) 闭合 。如:合眼

(2) 全;总共 。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英文翻译

combine, unite, join; g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p3 hap6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gak7 gap7 kap7 lap7 [台湾四县腔] hap8 gap7 gak7 kap7 [客英字典] hap8 kap7 gap7 [宝安腔] hap8 [沙头角腔] hap8 [客语拼音字汇] hab6 keb5 [海陆丰腔] hap8 gap7 gak7 kap7 [东莞腔] hap8 [陆丰腔] hap8
◎ 潮州话:hah8 , kab4 [澄海]kag4 ,gab4 [澄海]ga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侯閤入聲開口一等ghop/hopɣ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