圊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厕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裴松之 注引《袁子》:“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濊气。” 明 刘基 《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丙戌作新山门、廊廡、鐘楼、轩厅、丈室、塔院、期堂以及庖湢、圊溷,无不俱备。”
引证解释
厕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裴松之注引《袁子》:“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 宋文天祥《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濊气。” 明刘基《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丙戌作新山门、廊廡、鐘楼、轩厅、丈室、塔院、期堂以及庖湢、圊溷,无不俱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茅厕,厕所 。如:圊土;圊粪;圊厕;圊溷
动词
清除 。如:圊头(禅院负责清扫厕所者);圊厕行(打扫厕所的职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n1 [宝安腔] cin1 [客英字典] cin1 [台湾四县腔] cin1 [海陆丰腔] c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清 | 七情 | 清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chieng/cie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混”的异体字) (形声。从水,圂(
)声。本义:混浊)(2) 同本义
溷,浊也。——《广雅·释诂三》
刚柔分动。——《易·噬嗑卦》。注:“不溷乃明。”
天气溷浊。——《汉书·翼奉传》
桥内峡中有池一圆,近流水而不溷。——《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3) 又如:溷然(污浊貌);溷秽(肮脏污浊);溷汁(污水;粪汁);溷浊(肮脏)
(4) 混乱
世溷浊而嫉贤兮。——《楚辞·离骚》
事类溷错,易为轻重。——《后汉书·陈宠传》
(5) 又如:溷杀(混杀一通;乱杀一气);溷淆(溷肴,混乱,杂乱);溷乱(混乱);溷溷(乱;混浊)
(6) 腐败
谓随、夷溷兮,…。——《汉书·贾谊传》
名词
(1) 厕所
落于粪溷之中。——《南史·范缜传》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溷厕(厕所);溷轩,溷厕,溷藩(厕所);溷鼠(厕所里的老鼠)
(3) 污秽物,粪便
如此人材真屈辱,名花落溷恨难平。——秋瑾《精卫石》
(4) 家畜的小围栏 。如:猪溷
动词
(1) 扰乱,打扰 。如:溷扰(混扰);溷帐(纠缠)
(2) 苟且过活,混日子
亮今年本无甚事,但随分溷过,时节亦殊不觉。—— 陈亮《与陈君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n5 [梅县腔] fun5 [海陆丰腔] fun5 [客英字典] fun5
◎ 潮州话:何温6(混)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慁 | 胡困 | 匣 | 魂 | 去聲 | 願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ɣuən | ghuonh/huo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