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禁

quān jìn [ quan jin]
注音 ㄑㄨㄢ ㄐ一ㄣˋ

词语释义

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词语解释

  1. 清 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清会典·宗人府·议罪》:“ 觉罗 因罪应发遣 宁古塔 黑龙江 者,永远圈禁。”《清史稿·圣祖纪二》:“五月己亥,宗人府奏 平郡王 纳尔都 打死无罪属人,折伤手足,请革爵圈禁。”

引证解释

⒈ 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清会典·宗人府·议罪》:“觉罗因罪应发遣宁古塔黑龙江者,永远圈禁。”
《清史稿·圣祖纪二》:“五月己亥,宗人府奏平郡王纳尔都打死无罪属人,折伤手足,请革爵圈禁。”

圈禁的网络释义

圈禁

  • 【词目】圈禁
  • 【拼音】juān jìn
  • 【释义】
  • 1.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地,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 汉字详情

    quān,juàn,juān [quan,juan]
    部首: 335
    笔画: 11
    五笔: LUD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FQU
    四角: 60712

    详细解释

    juān

    动词

    (1) 把禽畜关在栅栏里

    鼻赤象,圈巨狿。——《文选·张衡·西京赋》

    (2) 又如:把羊群圈起来

    (3) 把犯人拘禁起来 。如:圈闭(禁闭);圈禁(禁闭于空房);圈留(挽留)

    (4) 闷在;关闭

    我只恨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红楼梦》

    (5) 另见 juàn;quān

    juàn

    名词

    (1) (形声。从囗( wéi,表示被围),卷声。本义:家畜的小围栏)

    (2) 同本义

    圈,养畜之闲也。——《说文》

    圈属。——《管子·立政》。注:“羊豕之类也。”

    登虎圈。——《汉书·张释之传》。注:“养兽之所。”

    从行登虎圈。——《史记·张释之列传》

    (3) 又如:圈牢(关养家畜的地方);圈槛(圈禁野兽的栅栏);羊圈;猪圈;狗圈

    (4) 国,城邑

    大圈闳闳,小圈交之。——汉· 扬雄《太玄·交》

    (5) 另见 juān;quān

    quān

    名词

    (1) 通“棬”。曲木做成的饮器

    毋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礼记》

    (2) 注:“屈木所为,谓厄匜之属。”

    似圈似臼。——《庄子·齐物论》

    (3) 圈子,环行物

    天下为之圈。——《淮南子·原道》

    (4) 又如: 眼圈;画个圈;银项圈;包围圈

    (5) 区域;范围

    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淮南子》

    (6) 圈套,引诱人上当或受害的计谋 。如:圈围

    动词

    (1) 形成一个圆环 。如:用木栏把房地圈起来;圈地(圈占的土地)

    (2) 用圈作记号

    圈去到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

    复圈去而改为入。

    (3) 又如:圈声(用红笔在句子停顿处加圈);圈占(划定界限并占领之)

    (4) 弯曲 。如:把胳膊圈过来;拱着腰圈着腿走路;圈盘腿(向外弯曲的畸形腿)

    量词

    (1) 计量环形事物 。如:一圈钢丝;打了六圈麻将

    (2) 另见 juān;juàn

    英文翻译

    to circle; a 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6 hyu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n1 [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梅县腔] kian1 kian5 kwan1 [宝安腔] ken1 [客英字典] ken1 ken5 [海陆丰腔] kien1 [沙头角腔] kien2 [东莞腔] ken1 [陆丰腔] kian1 [梅县腔] kian1
    ◎ 潮州话:kuang1(khuang) kou1(kho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jīn,jìn [jin]
    部首: 519
    笔画: 13
    五笔: SS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DMMF
    四角: 44901

    详细解释

    jīn

    动词

    (1) 胜任,承受得起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3) 忍住 。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4) 折磨,使受苦 。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名词

    (1) 腰带 。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2) 另见 jìn

    jìn

    名词

    (1)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2) 同本义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3)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基督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4) 监狱 。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5) 帝王宫殿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7)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9) 禁咒术 。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10)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11) 通“紟”。衣服的结带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动词

    (1) 禁止;制止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3) 牵制;约束 。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4) 监禁;拘禁 。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5) 阻止;限制 。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6) 施禁咒术 。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7) 储藏 。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形容词

    (1) 秘密,隐密 。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2)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3) 另见 jīn

    英文翻译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gam3 kam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m5 gim1 [客英字典] gim5 gim1 [沙头角腔] gim5 [梅县腔] gim5 [海陆丰腔] gim5 gim1 [陆丰腔] gim5 [宝安腔] gim5 [东莞腔] gim5 [客语拼音字汇] gim4 kim1 [梅县腔] gi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