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圆寂
(1) 佛界语,指僧人死后升天
词语解释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唐 义净 《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王琦 注:“ 贤首 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於去冬圆寂了。”参见“ 涅槃 ”。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参见“涅槃”。
引唐义净《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唐李白《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王琦注:“贤首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於去冬圆寂了。”
圆寂的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1) 修行人灭除烦恼,不再生死轮回的境界。尤其指证悟解脱的佛或阿罗汉的去世。〈一百五十赞佛颂〉:「栗粒以分身,尔乃居圆寂。」也作「涅槃」、「寂灭」。(2) 中国一般习惯称出家人的去世。《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道罢,老道人自去殿上烧香扫地,不知玉通禅师已在禅椅上圆寂了。」也作「灭度」、「涅槃」。
圆寂的网络释义
圆寂
圆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囗(
),员声。本义:圆形)(2) 同本义
圆,圜全也。——《说文》
圆而神。——《易·系辞》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中吾规者谓之圆。——《墨子·天志》
水圆折者有珠。——《淮南子·地形》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墨子·法仪》
方圆两炮台。——《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圆丢丢(圆溜溜);圆浑(浑圆);圆领(明朝官员的常礼服。其胸前背后加有不同图案的补子以区别官阶的,叫补服);滚圆(极圆)
(4) 圆通;灵活
如今到外头去作官,自然非家居可比,总得学些圆通。——《儿女英雄传》
(5) 又如:圆便(变通的办法);圆媚(处世圆滑,善于逢迎);圆活(圆滑。指处世变通灵活;周全)
(6) 圆满;完整
蓍之德,圆而神。——《易·系辞上》
(7) 又如:圆图(录取名单;古时县考时用以公布考生中考的榜牌);圆成(佛教语。成就圆满;圆满成功);圆妙(佛教语。圆满融通);圆明(佛教语。彻底领悟)
(8) 丰满;周全
其粟圆而薄糠。——《吕氏春秋·审时》
(9) 又如:圆湛(饱满的样子);圆匀(丰满匀称)
(10) 婉转;圆润
深圆似轻簧。——白居易《题周家歌者》
(11) 又如:圆丽(圆润秀丽)
名词
(1) 圆周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韩非子》
(2) 月亮 。如:圆缺(指月亮的盈亏);圆月(中秋节晚上围坐赏月;或指中秋祭月);圆蟾(圆影,圆魄,圆景,圆舒,圆光。都指月亮)
(3) 指天
载圆履方。——《淮南子》
(4) 又如:圆天(古人认为无呈圆形,故称“圆天”);圆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圆方”代称天地);圆空(天空,天);圆象(天象);圆盖(圆宰,圆苍,圆精,圆灵。都指天)
(5) 丸,圆而小的东西
炒肉片,煎肉圆,闷青鱼。——《儒林外史》
(6) 圆形的货币。也作“元” 。如:银圆(元)
(7) 姓
动词
(1) 使圆满,成全
你只依着师傅这话,就算给师傅圆上这个脸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圆备(完成);圆就(成全;圆满);圆亲(娶亲,成亲);圆谎(掩盖弥补谎话中的漏洞);自圆其说
(3) 旋转
(王述)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团转不止。——《晋书》
(4) 又如:圆旋(回旋);圆转(旋转);圆折(水流旋转曲折)
(5) 团圆,散而重聚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2)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p7 cip7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siuk8 [客英字典] sip7 cip7 cit7 [海陆丰腔] sip8 cip8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宝安腔] sip8 cip8 [东莞腔] z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寂 | 前歷 | 從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zek/dzek | dzʰ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