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

kùn dùn [ kun dun]
繁体 困頓
注音 ㄎㄨㄣˋ ㄉㄨㄣ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困顿 kùndùn

(1) 十分劳累疲倦

因编著事烦,颇为困顿
tired out;exhausted

(2) 艰难窘迫

poverty-stricken;impoverished

词语解释

  1. 艰难窘迫。

    唐 元结 《问进士》之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悽惶於道路。”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 亮 涉歷家难,穷愁困顿,零丁孤苦。”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2. 谓伤痛乏力。

    《后汉书·刘平传》:“ 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

  3. 指疲惫。

    唐 韩偓 《马上见》诗:“去带懵腾醉,归应困顿眠。”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二:“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因译著事烦,终颇困顿。”

引证解释

⒈ 艰难窘迫。

唐元结《问进士》之二:“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悽惶於道路。”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亮涉歷家难,穷愁困顿,零丁孤苦。”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⒉ 谓伤痛乏力。

《后汉书·刘平传》:“平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

⒊ 指疲惫。

唐韩偓《马上见》诗:“去带懵腾醉,归应困顿眠。”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二:“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因译著事烦,终颇困顿。”

困顿的国语词典

疲困劳累。

如:「旅途困顿」。

困顿的网络释义

困顿

  • 困顿解释为劳累到不能支持或者终日劳碌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漂泊在外。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后汉书·刘平传》:“ 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
  • 困顿造句

    他们家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十分困顿。
    在这个困顿的年代,两个人相遇不容易,可以做你的朋友。我也很感激。
    不远处的喧嚣声仍未平息。不是怀疑,不是困顿,不是踌躇,也不是迷茫,而是,悲哀。为长久以来沉溺在这种消极的自尊中感到深刻的悲哀。
    一切都有期限。被脱卸的旧躯壳,不必追究或眷恋,只需轻盈而崭新地往前走。执着过的,放空了。拖累过的,分解了。困顿过的,单纯了。被击伤过的,你又越过了它。如此,即便是有着微微伤感的心,也是一种被清洗之后的优美。若此刻没有其他任何一丝的期待或恐惧,它就是当下最为完美的时分。
    甑尘釜鱼形容家贫困顿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如果记忆是座方城。那么,为了你,我甘愿画地为牢,将自己困顿其中。
    一个人会突然想通一件事,如醍醐灌顶,如振聋发聩,从此境界大不相同。这或许跟时间有关系,也或许跟阅历有关系,但不到那个节点,无论别人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法消除困顿。所以给别人提意见,不必着急上火,他需要的或许不是建议,他需要的其实是时间。
    这洞箫,使急躁的情绪变得安宁了,使凝滞的气氛立刻变得舒畅了,使困顿的心灵逐渐变得空灵了。
    这种迷失和困顿使人沮丧,使人遗憾,而当他们意识到了的时候更是如此。
    他们两个虽然生活困顿一些,但两人相亲相爱,生活很美满。
    我的境况已经困顿窘迫到极点,鹿裘不完,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在命运的困顿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这天色,这空气,这凉意,让目光呆滞思绪迟疑心生困顿,将身心生生的剥离,桎梏了脚步,锁住了笑颜。
    也曾有嚣张年少,轻狂岁月;也曾有黑暗前行,困顿自疑;后来我们都学会了波澜不惊;却没有谁的青春走的风平浪静。
    人生的无常与挫折往往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老师,可是当我们面临困顿、瓶颈时,总是百般抗拒、不愿接受。
    一条幽径,弯曲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神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惋惜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小鸟、小溪、水仙和绵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们能矫正和治疗城市人倍感困顿的心灵。
    就这样,像一个影子,流浪在你的生活之外,困顿在你的生命之中。
    我们现在所受的困顿,原来只是寻常的苦。所感受到的希望,亦是寻常的幸福。安妮宝贝。
    坎坎坷坷走过,蹉跎岁月流过,生活波折困顿,理想明朗于心,不纠缠过去,不留恋失去,昂首向前走,不停留,不回头,自信挂心口,幸福招手,努力奔走。

    汉字详情

    kùn [k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5) 劳倦;疲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困约(困顿贫乏);困耗(困顿衰败);困腾腾(困倦无神的样子);困恹恹(憔悴,没精神)

    (7) 急难、危难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数十伶人困之。——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又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于心。——《孟子·告子下》

    困于雨。——清· 周容《竽老人传》

    酒困路长。——宋· 苏轼《浣溪沙》

    致此疾困。——《明史》

    (3) 又如:困兽(被围捕的野兽);困踬(受挫,失败);困斗(被人围困的野兽,仍然极力抵抗,作最后的挣扎);困蒙(为蒙昧无知所困扰)

    (4) 阻碍

    困于石,据于蒺藜。——《易·困》

    (5) 穷尽

    樱花落尽春将困。——南唐· 李煜《谢新恩》

    动词

    (1) 睡

    忽昏困如梦。——宋· 王定国《甲申杂录》

    (2) 又如:困头(想睡的时刻);困到头忽里(方言。一觉未醒。忽:睡一觉为一忽);困到长忽里(方言。死去);困梦头里弗曾想着(方言。竟想不到)

    (3) 疲倦欲睡

    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英文翻译

    to surround, beseige; to be surrounded; diffi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n5 [沙头角腔] kun5 [陆丰腔] kun5 [梅县腔] kun5 [台湾四县腔] kun5 [客英字典] kwun5 [东莞腔] kun5 [客语拼音字汇] kun4 vun4 [宝安腔] k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悶去聲合口一等khuonh/quonnkʰuən
    dùn,dú [dun,du]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GBN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UMBO
    四角: 51782

    详细解释

    (2) ——“冒顿”( Mòdú):汉匈奴族的单于( chán yú)

    (3) 另见 dùn

    dùn

    动词

    (1) (形声。从页( 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2) 同本义

    顿,下首也。——《说文》

    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

    (3)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

    (4)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

    (6) 倒下,跌倒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7)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顿擗(崩倒;倒塌)

    (8) 放置;安放 。如:整顿,安顿;顿纲(整顿纲纪);顿放(安放);顿寄(寄存);顿备(准备)

    (9) 止宿;屯驻 。如:顿兵(驻扎军队;休战,止兵);顿舍(屯戍,止息);顿息(休息);顿住(止宿;屯驻)

    (10) 舍弃;废弃

    文六龙顿辔。——《文选安陆昭王碑》

    (11) 又如:顿脱(甩掉);顿罔(撤除围猎之网)

    (12) 解 。如:顿缨(挣脱绳索);顿开(挣开;脱开)

    (13) 暂停 。如:他顿了一下,接着又往下说;顿辔(停车);顿断(音节停顿间断);顿毂(停车);顿驾(停车);顿滞(停息滞留)

    (14) 买 。如:顿下(买下)

    形容词

    (1) 劳累疲弊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兵甲顿,士民病。——《韩非子·初见秦》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顿卒(困苦。也作顿悴);顿悴(困厄憔悴)

    名词

    (1) 宿食之所。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如:顿所(营房;馆舍)

    (2) 在中国书法上指起笔落笔时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 。如: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顿笔(写字在折画处,用笔轻按,称顿笔)

    (3) 次,回——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如:一天三顿饭;说了他一顿;一顿毒打;顿顿(每餐)

    (4)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

    副词

    (1) 立刻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亡国之恨顿生。——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顿喝一口家乡水;顿改前非;顿尔(忽然);顿豁(突然开朗);顿绝(一下子断绝);顿饱(一下子吃饱)

    (3) 另见

    英文翻译

    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duk6

    宋本广韵

    困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