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

kùn shòu [ kun shou]
繁体 困獸
注音 ㄎㄨㄣˋ ㄕㄡˋ

词语释义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处绝境中的人。

词语解释

  1.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处绝境中的人。

    《晋书·李势载记》:“授甲晨征,则理均于困兽;斩关宵遁,则义殊于前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四:“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清 钱谦益 《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谓顿兵孤城之下,穷困兽以老师,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围以蹙寇。”参见“ 困兽犹鬭 ”。

引证解释

⒈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处绝境中的人。参见“困兽犹鬭”。

《晋书·李势载记》:“授甲晨征,则理均于困兽;斩关宵遁,则义殊于前禽。”
唐李白《古风》之三四:“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清钱谦益《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谓顿兵孤城之下,穷困兽以老师,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围以蹙寇。”

困兽的国语词典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陷于绝境的人。

困兽的网络释义

困兽

  • 《困兽》是麦子善执导的一部惊悚犯罪类的电影,由张智霖、张耀扬、雷宇扬等人主演,于2001年12月13日在香港上映,时长90分钟。
  • 困兽 (汉语词汇)

  • 【词目】困兽
  • 【拼音】kùn shoù
  • 【注音】ㄎㄨㄣˋ ㄕㄡˋ
  • 【用法】比喻身处绝境中的人。
  • 【出处】左传宣公一二年:「困兽犹?,况国相乎?」又定公四年:「困兽犹?,况人乎?」
  • 【近义】 兽困覆车、兽困则噬、穷鼠啮狸、垂死挣扎、负峭顽抗。
  • 【反义】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衔璧归顺
  •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处绝境中的人。
  • 《晋书·李势载记》:“授甲晨征,则理均于困兽;斩关宵遁,则义殊于前禽。” 唐李白《古风》之三四:“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清钱谦益《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谓顿兵孤城之下,穷困兽以老师,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围以蹙寇。”参见“困兽犹鬭 ”。
  • 困兽造句

    你快快投降吧!别再困兽犹斗了!
    紧靠赛场边线的观众席,可以给球队带来极大的压迫感和兴奋度,球员就像在一个很狭窄的空间里作困兽斗,有点儿像古罗马的角斗士般…
    这在兵法上不可取,一旦切断退路,那突厥骑兵便是困兽,所造成的威力成倍递增,这也是为何攻城中要围三阙一的道理。
    想必不死也元气大伤,困兽之笼,何足挂齿!古煞皇放,下心中的忌惮,狂傲的说道。
    困兽犹斗的法国最终投降,他在索米亚相识已久的装甲兵教练说道:"陛下,我被您打败了。"。
    人执着于什么,就被什么所困。他眼下就如一头困兽,被一张叫做任远的网紧紧地勒住了,动弹不得。
    退一步,天地宽。这就像下围棋,有块棋臭了,若尚未祸及全盘,与其困兽犹斗,愈下愈重,弄得不可收拾,不如暂搁一边,另辟战场,说不准弈到最后,那被围的臭棋变成伏兵,反败为胜呢。
    虽然他设计的阴谋已经图穷匕见,但仍不肯认输,想和我们作困兽之斗。
    虽然剩下的是残兵败将,但是困兽犹斗,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就在弗格森对于利物浦的“困兽之斗”反思时,托雷斯却微笑道:“我们必须重新回到竞争冠军的跑道上来。”。
    困兽犹斗,你与其把他逼上绝路,不如给他留点退路吧!
    从小陈见夏就不愿意计较,只是曾经她不得不计较,跟自己的面子做困兽之斗。
    敌人虽然已经被包围了,但他们仍在作困兽犹斗的挣扎。
    随着向石林深入,海面也变得不再平静,数米高的浪头犹如困兽在石林间来回激荡,小艇在波峰浪谷间跌荡起伏,不少人已经开始依靠魔法来稳定小艇。
    做困兽之斗的奥巴马或密谋打算把中国以及它的货币拖入泥潭,他之前已经被批搞阶级战争、反商业活动。
    哈哈!好一个不害臊的大个子,不过初级鬼师,竟然敢如此小瞧我们兄弟,给他点眼色看看!困兽剑阵!
    我们要提防敌人困兽犹斗的反击,一点也不可松懈。
    这批黑帮份子困兽犹斗地顽强抵抗,让警方感到十分棘手。
    在一个《安静》的《威廉古堡》,你手握《双刀》,身着《黑色毛衣》,开始了一场《困兽之斗》,我说这是你《斗牛》士的地盘,你决不能做《懦夫》,你回答说:《我不配》,我只是一个。
    虽然罪犯已落入我们的圈套,然而困兽犹斗,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

    汉字详情

    kùn [k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5) 劳倦;疲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困约(困顿贫乏);困耗(困顿衰败);困腾腾(困倦无神的样子);困恹恹(憔悴,没精神)

    (7) 急难、危难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数十伶人困之。——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又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于心。——《孟子·告子下》

    困于雨。——清· 周容《竽老人传》

    酒困路长。——宋· 苏轼《浣溪沙》

    致此疾困。——《明史》

    (3) 又如:困兽(被围捕的野兽);困踬(受挫,失败);困斗(被人围困的野兽,仍然极力抵抗,作最后的挣扎);困蒙(为蒙昧无知所困扰)

    (4) 阻碍

    困于石,据于蒺藜。——《易·困》

    (5) 穷尽

    樱花落尽春将困。——南唐· 李煜《谢新恩》

    动词

    (1) 睡

    忽昏困如梦。——宋· 王定国《甲申杂录》

    (2) 又如:困头(想睡的时刻);困到头忽里(方言。一觉未醒。忽:睡一觉为一忽);困到长忽里(方言。死去);困梦头里弗曾想着(方言。竟想不到)

    (3) 疲倦欲睡

    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英文翻译

    to surround, beseige; to be surrounded; diffi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n5 [沙头角腔] kun5 [陆丰腔] kun5 [梅县腔] kun5 [台湾四县腔] kun5 [客英字典] kwun5 [东莞腔] kun5 [客语拼音字汇] kun4 vun4 [宝安腔] k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悶去聲合口一等khuonh/quonnkʰuən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