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乏

kùn fá [ kun fa]
注音 ㄎㄨㄣˋ ㄈ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困乏 kùnfá

(1) 贫困

民多困乏
poor

(2) 疲乏,疲倦

大病过后,总觉得困乏
tired;fatigued

词语解释

  1. 贫困;匮乏。

    《汉书·元帝纪》:“ 关东 今年穀不登,民多困乏。” 宋 欧阳修 《画一起请札子》:“臣伏详勅旨,本为 河东 民力困乏,差臣擘画利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宴》:“母疑其困乏不能为寿。”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我们且想想: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到底不大便当。”

  2. 疲乏,疲倦。

    《晋书·王敦传》:“﹝ 王敦 ﹞语参军 吕宝 曰:‘我当力行。’因作势而起,困乏復卧。”《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吴广 听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果见四下小兵困乏。”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现在可说已经大略全愈,但做一点事,就觉得困乏。”

引证解释

⒈ 贫困;匮乏。

《汉书·元帝纪》:“关东今年穀不登,民多困乏。”
宋欧阳修《画一起请札子》:“臣伏详勅旨,本为河东民力困乏,差臣擘画利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宴》:“母疑其困乏不能为寿。”
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我们且想想: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到底不大便当。”

⒉ 疲乏,疲倦。

《晋书·王敦传》:“﹝王敦﹞语参军吕宝曰:‘我当力行。’因作势而起,困乏復卧。”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吴广听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果见四下小兵困乏。”
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现在可说已经大略全愈,但做一点事,就觉得困乏。”

困乏的国语词典

贫困窘迫。

困乏的网络释义

困乏

  • 困乏,指疲乏,劳累;<书> (经济、生活)困难。见《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二年》:“因作势而起,困乏复卧。”
  • 困乏的翻译

    德语: ermüdet
    法语: fatigué

    困乏造句

    刚洗完澡,校篮球队的小伙子们个个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训练了一天的困乏全都无影无踪了。
    初春气候变化大,不稳定,所以应当注意衣服别换太勤,注意保暖。春天是容易让人困乏的季节,夜晚时间相对缩短了,所以也还要注意作息时间。
    妈妈是一弯明明的月,当你困乏时,一辉清凉的光为你送上美美的梦。
    我困乏了,在闲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歇。早晨醒来,我发现我的园里,却开遍了异蕊奇花。
    振奋精神——薰衣草柠檬茶;驱除疲劳——菊花人参茶;提神散热——玫瑰薄荷茶;帮助消化——冰糖薄荷茶;提神健身——蜂蜜菊花茶;健脑提神——花草茶。
    我现在感到不那么冷了,只是觉得困乏,浑身僵硬。
    端一杯清茶,舒缓您上班的困乏;递一方手帕,为您把汗水轻擦;捧一束鲜花,让香氛为您解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下班啦,开心享受生活吧!
    夜来到了,困乏像爱的恳求用双臂围抱住我。
    永滋公无纨裤子弟气习,秉性善良;且是为富最仁,毫无骄态,每遇宗亲困乏,或乡邻无助,靡不酌量周给;尤其长施义棺,广种阴功。
    我因呼求困乏,喉咙发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
    满是巨大的海市蜃楼般大厦的腐朽城市,投下困乏黯淡、令人厌恶的阴影。
    海鸥岛与莲花山隔水相望,绿道沿岸修筑,还有环岛自行车可租,正是春日骑车驱除困乏的好去处。
    因此,得到了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立而功成,美的更加彰着,恶的不会产生。
    一夜未眠,母亲并不感到特别困乏或瞌睡。
    一路鞍马劳顿,再加上洗浴后的困乏,林凡很快睡着了。
    尽管有些困乏,腰背也有些酸疼,偶尔他也会合合眼,可多年来养成的强烈责任心驱使,他不敢,也不能去打嗑睡。
    若是早出城几日,鞑子兵还有余勇可贾,若再晚出城几日,城内的兵也困乏了。
    春天我不起,春眠不觉晓;夏天我不起,夏日多打盹;秋天我不起,秋日多困乏;冬日我不起,冬眠酣酣睡。可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冬日正好眠……祝收到短信的你睡的好,精神好,工作更好。
    处暑暑气日渐消退,秋梨银耳润肠清肺,预防秋燥多喝茶水,困乏疲惫充分保睡,早晚锻炼别怕身累,健康身体永远伴随。今日处暑,愿你幸福数你最美!
    在邓欢快要坚持不住时,龙影的声音停歇了下去,邓欢此刻感觉像是被人抽筋剥皮了一般,身心之中都有着一股说不出的困乏感。

    汉字详情

    kùn [kun]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SI
    五行:
    仓颉: WD
    四角: 6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 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2) 同本义

    困,故庐也。——《说文》

    (3) “梱”的本字。门槛

    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墨子·备城门》

    形容词

    (1) 穷;贫困

    困,穷也。——《广雅》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地官·禀人》疏引书传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

    以振穷困。——《吕氏春秋·慎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岁饥民困。——《史记·宋世家》

    今岁不登,已遣使节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

    (2) 又如:困污(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困悴(贫困愁苦);困匮(贫乏,贫困)

    (3) 困难;苦难

    不以监困故而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楚大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困穷(艰难窘迫;生活困苦贫穷);困笃(病重垂危);因踬(因厄不得升进);困学(遇到困难才去学习。指被动学习);困心衡虑(尽心竭虑,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困知勉行(苦学以求知,勉力践行)

    (5) 劳倦;疲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困约(困顿贫乏);困耗(困顿衰败);困腾腾(困倦无神的样子);困恹恹(憔悴,没精神)

    (7) 急难、危难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困扰;围困,为人所阨阻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数十伶人困之。——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又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于心。——《孟子·告子下》

    困于雨。——清· 周容《竽老人传》

    酒困路长。——宋· 苏轼《浣溪沙》

    致此疾困。——《明史》

    (3) 又如:困兽(被围捕的野兽);困踬(受挫,失败);困斗(被人围困的野兽,仍然极力抵抗,作最后的挣扎);困蒙(为蒙昧无知所困扰)

    (4) 阻碍

    困于石,据于蒺藜。——《易·困》

    (5) 穷尽

    樱花落尽春将困。——南唐· 李煜《谢新恩》

    动词

    (1) 睡

    忽昏困如梦。——宋· 王定国《甲申杂录》

    (2) 又如:困头(想睡的时刻);困到头忽里(方言。一觉未醒。忽:睡一觉为一忽);困到长忽里(方言。死去);困梦头里弗曾想着(方言。竟想不到)

    (3) 疲倦欲睡

    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英文翻译

    to surround, beseige; to be surrounded; difficult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n5 [沙头角腔] kun5 [陆丰腔] kun5 [梅县腔] kun5 [台湾四县腔] kun5 [客英字典] kwun5 [东莞腔] kun5 [客语拼音字汇] kun4 vun4 [宝安腔] k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悶去聲合口一等khuonh/quonnkʰuən
    [fa]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TPI
    五行:
    仓颉: HINO
    四角: 203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

    故文反正为乏。——《左传·宣公十五年》

    凡乏用革。——《仪礼·大射仪》

    乏参侯道。——《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

    (2)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动词

    (1) 假借为贬。物质财富短缺

    振乏绝。——《吕氏春秋·季春》。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史记·货殖列传序》

    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2) 又如:乏资(缺乏费用);乏力(缺少气力);不乏其人

    (3) 荒废;耽误

    子往矣,无乏吾事。——《庄子·天地》

    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臃肿,事幸无乏。——《明史》

    (4) 没有,无 。如:乏趣(无味,没有兴味);乏手(手头不宽裕);乏角儿(没有名气的演员)

    形容词

    (1) 不正 。如:乏样子(丑陋的相貌)

    (2) 疲乏;无力

    因其劳乏而乘之。——《新五代史·周德威传》

    (3) 又如:乏倦(疲倦);乏乏(很疲倦);人困马乏

    (4) 使土地贫瘠的,或使丧失力量或功效的 。如:乏地

    (5) 无能的,不中用的

    我想昭君娘娘跟那 西施娘娘难道都是这种乏样子吗?——《老残游记》

    (6) 又如:乏角儿(演技不高、没有名气的演员)

    (7) 穷困 。如:乏用(手头拮据);乏竭(竭尽;穷困);乏窘(穷困艰难)

    英文翻译

    lack; poor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at8 [台湾四县腔] fat8 [客英字典] fat8 [东莞腔] fap8 [沙头角腔] fat8 [宝安腔] fat8 [海陆丰腔] fat8 [陆丰腔] fat8 [客语拼音字汇] fad6
    ◎ 潮州话:huag8【潮州】huêg8 (hûak 旧时:hûe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房法入聲合口三等bʰĭwɐpbyap/bvap

    困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