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

huí bǐng [ hui bing]
繁体 回稟
注音 ㄏㄨㄟˊ ㄅ一ㄥ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回禀 huíbǐng

(1) 回奏禀告;回话

report back(to one's superior)

词语解释

  1. 旧指向尊长报告情况。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只是这段情节不可不细细回禀父母知道。”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向尊长报告情况。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只是这段情节不可不细细回禀父母知道。”

回禀的国语词典

回答、禀报。

回禀的网络释义

回禀

  • 回禀,<动>旧时指向上级或长辈报告。如:~父母。
  • 回禀造句

    老兵低眉垂眼着,详详细细地回禀道。
    我当然肯去,我恭敬地回禀师父。
    “回禀陛下,”一个尖啸的声音回答道,“因为我在离开家之前我的妻子就叮嘱我要远离人群。”。
    回禀主公,今年之事,多在赋税之争,此间罪案,不少都是与地方官府争执,以至失守打死人命,其情可悯,然王法无情,臣等不得不依法行事!
    回禀殿下,柳家堡是清浦国内贡嘎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天机阁在那里没有分支,这些消息也是一探子无意中获得。
    回禀主公,我们连夜过了涪城,奔行八十余里,绕过梓潼,现在应该在梓潼东面了。
    回禀大人,小的幼时曾到家附近一个德隆望重的文人家中偷学过几年,故而习得些许字词。
    辅国公此刻也不再虚应故事,仅仅对赵王一拱手,便有些倨傲的道“呵呵,回禀我王。
    回禀将军,龙兄现任左参偏将一职。
    禀公主,听闻驸马爷……哎……你清楚,由你回禀好了,省得我笨口拙舌说不明白……
    回禀师父,弟子领着常昊等人来时,发现茂源米行有疑端,就把这里的家人、伙计、使女人等,还有大街上奔此而来的几辆马车的车夫,都拘控在前院。
    宁寿宫内,慈禧太后正带着些许疲惫的神情靠在榻上,听着李莲英回禀光绪皇帝的病情。
    涂着寇丹的凤甲深深的陷入肉里,强扯出一个妩媚的笑容回答着“回禀太后,臣女只读过,女贞,女戒,女训”。
    田文忠无法,只得如实回禀元帅,当然,省去了打赌的那一段。
    仆从冷汗一冒,坏了,这信送进王府,就不见有人回复啊,这可怎么回禀二公子?他犹豫了半晌,道王老爷不曾有过什么回答。
    虎跑旅馆东南新月湖盛产桃花鱼,请搜集五片桃花鱼鳍回禀风荷铺治安官杰斐逊。
    好,我会回禀护国王大人,严格约束部下,各位还请以帝国为重,各尽所能,保卫白马城。
    王顺立回禀王久恒后,老斋公气得摇头叹气那砌砖的活有啥难的?你让几个伙计动手吧。
    回禀大人,晚生随身携带了一套教材,正要呈阅……
    献茶毕,恩抚便命阅操,锡麟忙回禀道“请大帅先饮酒,后阅操!”。

    汉字详情

    huí [hui]
    部首: 335
    笔画: 6
    五笔: L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R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形容词

    (1) 迂曲,曲折 。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量词

    (1) 次 ——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名词

    (1) 回族的简称 。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英文翻译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wui4
    ◎ 客家话:[梅县腔] fi2 fui2 foi2 [宝安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沙头角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东莞腔] fui2 [海陆丰腔] fui2 [陆丰腔] f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恢平聲合口一等ghuai/huoiɣuɒi
    bǐng [bing]
    部首: 519
    笔画: 13
    五笔: YLK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WRF
    四角: 0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4)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6) 承受

    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8)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英文翻译

    report to, pet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n2
    ◎ 客家话:[陆丰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东莞腔] ben3 [沙头角腔] bin3 [宝安腔] bin3 [海陆丰腔] bin3 [梅县腔] b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