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席

huí xí [ hui xi]
注音 ㄏㄨㄟˊ ㄒ一ˊ

词语释义

回席 huíxí

(1) 回请东道主的宴席

give a return banquet

词语解释

  1. 犹回请。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如今饥又饥,渴又渴,师父可与我回席者。”

引证解释

⒈ 犹回请。

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我如今饥又饥,渴又渴,师父可与我回席者。”

回席的国语词典

回请酒席。

回席造句

当离席方回席时,对方有义务指明落子点。
望着阮少舟回到自己的席位,天子沉吟一下,低声对身旁大太监说了几句,继而便宣布殿试开始,太子李炜虽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回席。
他装模作样的吹了吹手掌,睥睨一周见再没有生异心的人后方才回席。
见沧海微微摇头,便拉起他回席,口中道以后不要一个人乱跑。
赵穆冷冷看了她一眼,才坐回席去。
呼延俊平听到刑良左尖声刺耳的话语,居然对刑良左淡淡一笑,缓步走回席前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方才悠然道此杯下官提前敬大人了。
我来了兴趣,伸手示意他回席坐下。
回头扫视一番,刘备一众人已经回席落座,竟是在最末几个席位上。
你回席间去吧,这里由我和柔儿照顾就好了。
你快回席上去吧,别在这儿磨蹭了……

汉字详情

huí [hui]
部首: 335
笔画: 6
五笔: L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R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 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回。回旋曲折);回极(无极回旋的枢轴)

(4) 环绕; 包围

东道少回远。——《汉书·李广传》

(5) 又如:回峰(环绕的山峰);回圆(环绕);回塘(环曲的水池);回缭(围绕);回互(回环交互)

(6) 掉转

回车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回看射雕处。——唐· 王维《观猎》诗

兴尽晚回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回头望汝。——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回面(转过脸);回眼(回转目光);回天(形容力量很大,能扭转乾坤);回舆(掉转马头,返回);回逆(倒转)

(8) 还,返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余逆脱回。——《广东军务记》

(9) 又如:回寅(回到农历正月);回九(旧俗新婚后新娘九日后回娘家);回前线;回跸(帝王返驾回宫)

(10) 答复;回报 。如:回盘(旧婚俗。男家行聘礼,女家回礼,把礼物放在托盘、抬盒内,因称回礼为“回盘”);回风(高官升堂之前,吏役报告准备妥当的一个程式);回诺(回礼);回耗(回音)

(11) 改变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12) 又如:回心(改变心意);回异(改变;违反);回换(调换;变换);回变(转变)

(13) 违背

厥德不回。——《诗·大雅·大明》

徐方不回。——《诗·大雅·常武》

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孟子·尽心下》

求福不回。——《后汉书·苏竟传》

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 苏轼《东坡志林》

(14) 谢绝,推辞不见 。如:回决(回绝);回倒(回绝驳倒);回听(不听);回出(回绝);回唇答嘴(顶嘴)

(15) 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如:回丧(回避。丧家怕鬼回来害人而躲开);他不回亲戚

(16) 转卖,转手卖掉 。如:回买(转买,购买);回钱(售物所得的钱);回些(转让;卖些)

(17) 问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游记》

形容词

(1) 迂曲,曲折 。如:回连(曲折连绵);回说(隐晦曲折的话);回轩(回曲的长窗);回远(迂曲遥远);回崖(曲折的山崖)

(2) 奸邪,邪僻 。如:回辟(邪僻);回遹(邪僻);回背(旧说阴阳先生以镇物、符水为人禳邪消灾)

量词

(1) 次 ——用于行为、动作。如:一日走千回;去过好几回

(2) 章——用于小说等,相当于“章” 。如:且听下回分解

(3) 一会儿——用于时间,表示短暂 。如:回子(一会儿);回一回(停一停)

(4) 用于事情,相当于“桩”、“件” 。如:就是这么回事;这完全是两回事

(5) 某一特定目的或发展的一种形势或某种情况 。如:上回,上一回;这一回

名词

(1) 回族的简称 。如: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

(2) 器官(尤其是脑)的皱折、扭曲或盘旋 。如:齿状回;海马回;额上回;颞下回

(3) 姓

英文翻译

return, turn around; a 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wui4
◎ 客家话:[梅县腔] fi2 fui2 foi2 [宝安腔] fui2 [客英字典] fui2 [台湾四县腔] fi2 [沙头角腔] fui2 [客语拼音字汇] fi2 fui2 [东莞腔] fui2 [海陆丰腔] fui2 [陆丰腔] f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恢平聲合口一等ghuai/huoiɣuɒi
[xi]
部首: 318
笔画: 10
五笔: YA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T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地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席地倚墙。——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席包(以苇席或高粱篾席制的包);席具(铺垫用具);席户(悬席为户。比喻房子的简陋);席号(以草席搭建的临时棚屋);席荐(席子与草荐,都是草编的坐卧用具)

名词

(1) 座位;席位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孔子家语》

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席舍(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席尊(首席);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成桌的饭菜,酒筵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仪礼·燕礼》。郑玄注:“席下,席西也。”

(4) 又如:席尊(指主持酒席的人);席面(宴席上与主人对席的客位);流水席;还席

(5) 职位

常恐诸子侈席势凌人。——《旧唐书·房乔传》

这钱谷一席,有个小徒很过得去,可以叫他来效劳。——《负曝闲谈》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唐· 刘禹锡《赠杨尚书》

(6) 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文明小史》

(7) 船帆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杜甫《早发》

(8) 姓

动词

(1) 铺席,登席就坐

乃席宾。——《仪礼·乡饮酒礼》

必正席,先尝之。——《论语》。皇疏:“犹坐也。”

席于门中。——《仪礼·特性馈食礼》

赵旃夜至于 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凭借,倚仗

吕产、 吕禄席太后之宠。——《汉书·刘向传》

(3) 垫,压

相枕席于道路。——班固《汉书》

量词

用于表示酒席的数目。如:办了三席酒;一席话

英文翻译

seat; mat; take seat; banqu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客英字典] sit8 cit8 [宝安腔] cit8 [梅县腔] s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陆丰腔] sit8 [东莞腔] cit8 [海陆丰腔] sit8 cit8
◎ 潮州话:ciêh8/cioh8 , si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祥易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ĭɛkzsiek/s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