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境

sì jìng [ si jing]
注音 ㄙˋ ㄐ一ㄥˋ

词语释义

四境 sìjìng

(1) 四周的边境;国境

起视四境,而兵又至矣。—— · 苏洵《六国论》
borders

词语解释

  1. 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

    《孟子·梁惠王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2. 引申指举国;四方疆界之内。

    《吕氏春秋·不侵》:“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 高诱 注:“举国皆贺,国中喜可知矣。”《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这 绣江县 是 济南府 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 山东 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水。”

引证解释

⒈ 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

《孟子·梁惠王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⒉ 引申指举国;四方疆界之内。

《吕氏春秋·不侵》:“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
高诱注:“举国皆贺,国中喜可知矣。”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这绣江县是济南府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山东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水。”

四境的国语词典

四方国境。

四境的网络释义

四境

  • 四境,读音为sì j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四方疆界。
  • 四境的翻译

    英语: all the borders

    四境造句

    文王葬枯骨,而六州归心;勾践式怒蛙,而三军鼓气;燕昭市骏骨,而多士响应;桓公聘囷京,而四境露积。
    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直至武祖在乱世中横空出世,以拔鼎之力和盖世气魄迅速统一四境,建立大楚帝国,成就不世之功。
    屠戮同族乃仙界大忌,罪至灭门,且事关东、西、南、北四境仙主,此番兹事体大,真伪尚存疑点,确应上报神天,严加追查内中真相。
    但严奉监军,厚遗敕使,四境勿出兵,城中暗为备而已。
    他郡病民犹甚,真君插竹为标,置于四境溪上焚符于其中,使病者就其下而饮之,无不痊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万圣节要到了,看看你达到了哪种富裕境界:第一境界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第二境界是有钱能使磨推鬼,第三境界是有磨能使鬼推钱,第四境界是有磨能使钱推鬼,第五境界是有鬼能使磨推钱,第六境界是有鬼能使钱推磨。如果不能对号入座,发财鬼将把你紧紧纠缠。
    哎呀,看来我们大唐还算是河清海晏,四境的战事,想必很快就会平定下来的!
    犹大又攻取了迦萨和迦萨四境,亚实基伦和亚实基伦四境,以革伦和以革伦四境。
    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四境造句。
    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两任南直,爱民如子,驱恶除奸,万民感德,四境肃清,诚为国家栋梁。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