嚬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皱眉头。表示忧愁或不快。
《后汉书·陈蕃传》:“ 齐景公 欲观於海,放乎 琅邪 , 晏子 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嚬眉之感, 景公 为之不行。”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四海望 长安 ,嚬眉寡 西 笑。”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无事嚬眉,春思飜教阿母疑。”
指 东施 效颦的故事,比喻胡乱效法、模仿。
唐 黄滔 《谢试官》:“自提携 江 笔,鏗掷 孙 金,投身而倾动龙宫,挥手而震惊蟾窟,时争垫角,俗竞嚬眉。”参见“ 东施效顰 ”。
引证解释
⒈ 皱眉头。表示忧愁或不快。
引《后汉书·陈蕃传》:“齐景公欲观於海,放乎琅邪,晏子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嚬眉之感, 景公为之不行。”
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四海望长安,嚬眉寡西笑。”
五代和凝《采桑子》词:“无事嚬眉,春思飜教阿母疑。”
⒉ 指东施效颦的故事,比喻胡乱效法、模仿。参见“东施效顰”。
引唐黄滔《谢试官》:“自提携江笔,鏗掷孙金,投身而倾动龙宫,挥手而震惊蟾窟,时争垫角,俗竞嚬眉。”
嚬眉的网络释义
嚬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1) 一种开花植物 。亦称“四叶菜”、“田字草”。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
动词
(1) 同“颦”。本义:皱眉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韩愈《柳州罗池庙诗》
(2) 又如:嚬眉(皱眉头);嚬笑(皱眉和欢笑);嚬瘁(皱眉而忧伤);嚬呻(蹙眉呻吟;苦吟)
(3) 张口 。如:嚬伸(欠伸,打呵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n2 [海陆丰腔] pin2 [客英字典]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宝安腔] p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頻 | 符眞 | 並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bjin/bin | bʰĭĕ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形容词
(1) 形容隆起 。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量词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mi3 [客英字典]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梅县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东莞腔] mi2 [宝安腔]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眉 | 武悲 | 明 | 脂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mi | mii/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