嚃羹

tà gēng [ ta geng]

词语释义

谓饮羹不加咀嚼而连菜吞下。

词语解释

  1. 谓饮羹不加咀嚼而连菜吞下。

    《礼记·曲礼上》:“侍食於长者……毋嚃羹。” 郑玄 注:“嚃,为不嚼菜。” 孔颖达 疏:“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声,不敬,伤廉也。”

引证解释

谓饮羹不加咀嚼而连菜吞下。

《礼记·曲礼上》:“侍食於长者……毋嚃羹。” 郑玄注:“嚃,为不嚼菜。” 孔颖达疏:“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声,不敬,伤廉也。”

汉字详情

[ta]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LIP
仓颉: RYWE
四角: 66039

英文翻译

gobbl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da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ap7 [梅县腔] tap7 [海陆丰腔] tap7 [客英字典] t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合入聲開口一等tʰɒpthop
gēng [geng]
部首: 619
笔画: 19
五笔: UGOD
五行:
吉凶:
仓颉: TGFT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英文翻译

soup,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ga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行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kɐŋkrang/ke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