噉蔗

dàn zhè [ dan zhe]
注音 ㄉㄢˋ ㄓㄜˋ

词语释义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后以"噉蔗"形容初时乏味而以后渐入佳境的状况。 2.形容乏味。

词语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 噉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后以“噉蔗”形容初时乏味而以后渐入佳境的状况。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初味犹噉蔗,遂通斯建瓴。”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若以习练演试而治此书,则将如噉蔗渐入佳境,一旦贯通,则会议之妙用,可全然领略矣!”

  2. 形容乏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屠赤水文》:“率意师心,託之自然;迺如噉蔗,都无回味。”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噉蔗”形容初时乏味而以后渐入佳境的状况。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噉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唐韩愈《答张彻》诗:“初味犹噉蔗,遂通斯建瓴。”
宋王安石《次韵酬宋玘》之四:“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孙中山《<民权初步>自序》:“若以习练演试而治此书,则将如噉蔗渐入佳境,一旦贯通,则会议之妙用,可全然领略矣!”

⒉ 形容乏味。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屠赤水文》:“率意师心,託之自然;迺如噉蔗,都无回味。”

噉蔗的网络释义

噉蔗

  • 噉蔗(dàn zhè),汉语词汇。意思是初时乏味而以后渐入佳境的状况。
  • 汉字详情

    dàn [dan]
    部首: 319
    笔画: 14
    五笔: KNBT
    仓颉: RMJK
    四角: 68040

    英文翻译

    bite, chew; (Cant.) like this, in this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6 g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m6 tam2 [客英字典] tam5 [台湾四县腔] tam5 t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敢上聲開口一等dʰɑmdamx/daam
    zhè [zhe]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YAO
    五行:
    吉凶:
    仓颉: TITF
    四角: 4423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庶声。本义:甘蔗)

    (2) 同本义 ,甘蔗,上古叫柘,六朝始叫甘蔗,原产南亚,大概在上古就传入中国南方,中古以前是上层社会的高级水果。如:蔗酒(以蔗汁酿成的酒);蔗饴(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软糖);蔗浆(甘蔗汁)

    (3) 比喻甜美 。如:蔗尾(喻先苦后乐,有后福);蔗境(喻人的晚景美好)

    英文翻译

    sugar cane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a5 [宝安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东莞腔] za5 [沙头角腔] za5 [客英字典] zha5 [陆丰腔] zha5 [梅县腔] zh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ɕĭacjah/tj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