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蔗

dàn zhè [ dan zhe]
注音 ㄉㄢˋ ㄓㄜˋ

词语释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 恺之 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后因以'啖蔗'喻境况逐渐好转。

词语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 ( 愷之 )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后因以“啖蔗”喻境况逐渐好转。

    宋 李弥逊 《将至徽川道中作》诗:“端如啖蔗及佳境,快意不復嘲天慳。”参见“ 噉蔗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噉蔗”。参见“噉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 ( 愷之 )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后因以“啖蔗”喻境况逐渐好转。 宋李弥逊《将至徽川道中作》诗:“端如啖蔗及佳境,快意不復嘲天慳。”

啖蔗的国语词典

晋代人顾恺之吃甘蔗,都由尾先吃起,人问为何如此?他说这样愈吃愈甜。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以啖蔗比喻渐至甘送之境。

啖蔗的网络释义

啖蔗

  • 啖蔗,典故名,典出《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晋顾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后因以“啖蔗”喻先苦后乐,有后福。喻境况逐渐好转。
  • 汉字详情

    dàn [dan]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OO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FF
    四角: 6908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 同本义

    啖,噍啖也。——《说文》

    啖,食也。——《广雅》

    啖啖常欲人之有。——《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

    啖函启化。——《太玄·玄莹》。注:“含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渐入佳境);啖啖(贪吃的样子);啖指咬舌(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4) 给吃

    吉妇取枣以啖 吉。——《汉书·王吉传》

    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将炙啖朱亥。—— 唐· 李白《侠客行》

    (5) 又如:啖养(饲养);啖虎(餵虎)

    (6) 用饵或好象用饵勾引;引诱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

    (7) 又如:啖围(紧紧包围;引诱并包围);啖以重利

    英文翻译

    eat, feed; chew, bite; en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6
    ◎ 客家话:[梅县腔] tam3 [陆丰腔] tam1 [客英字典] jam3 tam3 tan2 [海陆丰腔] tam6 ram3 [客语拼音字汇] tam4 yam2 [台湾四县腔] tam5 jam3 [宝安腔] t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敢上聲開口一等damx/daamdʰɑm
    zhè [zhe]
    部首: 301
    笔画: 14
    五笔: AYAO
    五行:
    吉凶:
    仓颉: TITF
    四角: 4423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庶声。本义:甘蔗)

    (2) 同本义 ,甘蔗,上古叫柘,六朝始叫甘蔗,原产南亚,大概在上古就传入中国南方,中古以前是上层社会的高级水果。如:蔗酒(以蔗汁酿成的酒);蔗饴(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软糖);蔗浆(甘蔗汁)

    (3) 比喻甜美 。如:蔗尾(喻先苦后乐,有后福);蔗境(喻人的晚景美好)

    英文翻译

    sugar cane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a5 [宝安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东莞腔] za5 [沙头角腔] za5 [客英字典] zha5 [陆丰腔] zha5 [梅县腔] zh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ɕĭacjah/tj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