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哑

sī yǎ [ si ya]
繁体 嘶啞
注音 ㄙ 一ㄚ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嘶哑 sīyǎ

(1) 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他尖叫,一直叫到嗓音完全嘶哑为止
hoarse

词语解释

  1. 沙哑。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巴金 《春》六:“ 婉儿 的眼圈已经红了,声音也有点嘶哑。” 艾青 《我爱这土地》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引证解释

⒈ 沙哑。

三国魏曹植《蝉赋》:“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巴金《春》六:“婉儿的眼圈已经红了,声音也有点嘶哑。”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的国语词典

声音沙哑。

嘶哑的网络释义

嘶哑

  • 声音嘶哑是喉部病变或全身病变的一个症状。好发于用声过度者,如小商小贩,教师,演员及“卡拉OK”爱好者,产品推销员等。较紧张的发言,争论,中角与争吵,因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多,声带较紧张,很易引起声音嘶哑。
  • 嘶哑造句

    由于连续上课,老师的嗓子都有些嘶哑了。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闷热的窗外传来嘶哑的蝉鸣。
    尖厉而嘶哑的哭声是那么苦涩,仿佛在黄连水里泡过似的。
    父爱在宽大的鞋里,走来走去;父爱在嘶哑的歌里,深沉而出奇;父爱在汗水里,结晶出盐粒;父爱在字典里,一辈子去读取。父亲节了,祝父亲们健康如意。
    他患了重感冒,嗓子嘶哑已有好几天啦!
    当声音变得嘶哑,树叶早已零落,寂寞的人就如同清晨的露珠无声无息的蒸发,只留下曾经的闪泽模样。
    尽管她喊得声音嘶哑,力量用尽,还是没有人来帮助她。
    口口和喉咙都会感觉干燥,声音嘶哑,通常还有恶心感。
    院子里,一个嘶哑的女低音在吟诵赞美诗。
    声音嘶哑是其主要言语特征。
    他坐在睡莲叶和嘶哑伤心地对自己,我不喜欢这里。
    这个暑假很不幸我的喉咙由于某种原因变得嘶哑了,由急性咽炎变成慢性咽炎,久治不愈。
    声带小结严重者可重度声音嘶哑或者失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我们做爱时,她的嘴发出蛙叫声,嘶哑的声音像低沉的呼喊。
    他们同样也不被建议给病人防反流药物来治疗声音嘶哑,除非他们确定病人确实需要。
    接着又骤然满脸戚容,一边重新使劲切面包,一边用嘶哑刺耳的声音吼着。
    过厅充满了一片乱糟糟的喧嚣和醉汉嘶哑的喘息声。
    米兰居民也时常抱怨空气质量太差,导致喉咙嘶哑,眼睛酸痒。
    电话里的张晖忠声域很宽,略有些嘶哑,一听就像个职业军人。

    汉字详情

    [si]
    部首: 319
    笔画: 15
    五笔: KADR
    五行:
    仓颉: RTC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斯声。本义:声音沙哑)

    (2) 同本义

    莽为人,…露眼赤睛,大声而嘶。——《汉书·王莽传》

    (3) 又如:嘶嚷(吵闹);嘶嗄(沙哑);嘶喝(声音沙哑无力);嘶竭(沙哑得发不出声);嘶丑(沙哑粗浊);嘶涩(沙哑干涩);声嘶力竭

    (4) 虫鸟声凄切幽咽的

    独在中庭倚闲树,乱蝉嘶噪欲黄昏。——唐· 元稹《哭子》

    (5) 又如:嘶嗌(凄切幽咽);嘶啭(凄凉宛转)

    动词

    (1) 牲畜鸣叫。亦特指马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的鸣叫声

    嘶,马鸣也。——《玉篇》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嘶风(马迎风嘶叫);嘶号(马引声长鸣);嘶战(嘶叫战栗);嘶声(马鸣声);嘶噪(鸣声喧杂);人喊马嘶

    (3) 发声凄楚哽噎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茄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4) 又如:嘶酸(发声凄楚)

    (5) 歌吟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唐· 孟郊《教坊歌儿》

    细而尖的连续声 。如:嘶唧;嘶啦;嘶啦啦;嘶嘶

    确有细微的嘶声在树丛中传来

    英文翻译

    neighing of a horse; gravel voiced, husky throated; (Cant.) to hicc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si1
    ◎ 客家话:[宝安腔] su1 [海陆丰腔] se1 sai1 sii1 [台湾四县腔] se1 sai1 sii1 [梅县腔] se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e1
    ◎ 潮州话:se1 [潮阳]su1, s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e/seisiei
    yǎ,yā [ya]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GOG
    五行:
    仓颉: RMTC
    四角: 6101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亚声。本义:笑声)

    (2) 同本义

    哑,笑也。——《说文》

    笑言哑哑。——《易·震》

    (3) 乌鸦之类的叫声

    乌之哑哑,鹊之唶唶。——《淮南子》

    (4) 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哑,哑呕,小儿学言。——《集韵》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西游记》

    语气

    (2) 相当于“呀”

    你放心,莫哭,我去哑!——《西游记》

    (3) 另见

    形容词

    (1)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2)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3) 声音低沉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4) 颜色黯淡 。如:哑白

    (5) 另见

    英文翻译

    dumb, mute; become h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2
    ◎ 潮州话:ê2 , ê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