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成语用法
嘲风咏月联合式;作谓语;指描写风月的差作品。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嘲风咏月”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物而思想内容贫乏的作品。
引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檮杌》:“郑奕尝以《文选》教其子,其兄曰:‘何不教他读《孝经》、《论语》,免他学沉谢嘲风咏月,污人行止。’”
《类说》卷十九引宋胡讷《见闻录》:“太宗幸翰苑,閲羣书……见江南臣在上而故主居下,谓侍臣曰:‘不能修霸业,但嘲风咏月,今日宜矣。’”
⒉ 泛指吟诗作赋。
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
嘲风咏月的国语词典
文人吟咏风月一类的作品。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知音吕借意儿嘲风咏月,有体段当场儿攧竹分茶。」也作「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的网络释义
嘲风咏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áo
动词
(1) (形声。从口,朝声。本义:嘲笑)
(2) 同本义
以至于杂以嘲戏。——曹丕《典论·论文》
(3) 又如:冷嘲热讽;嘲问(带讽刺地问);嘲戏(嘲弄嬉戏)
(4) 唱,按音律发声
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北史·薛孝通传》
(5) 又如:嘲歌(信口唱歌);嘲风弄月(吟咏清风)
(6) 另见
zhāo
动词
(1) 勾引
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金瓶梅》
(2) 又如:嘲汉子的班头(勾引男子的能手);嘲惹(挑逗;撩拨)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客英字典] sau3 z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zau1 [梅县腔] sau3 zau1 [宝安腔] zau1 sau2 cau2 [海陆丰腔] sau1 z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嘲 | 陟交 | 知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trau/teau | ţ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2) 同本义
詠,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搏拊琴瑟以咏。——《虞书》。郑注:“谓歌诗也。”
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国语·周语下》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
咏而归。——《论语·先进》
咏殷周之《诗》。——班固《东都赋》
(3) 又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4) 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
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国语·楚语上》
歌以咏志。——《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5) 又如:咏桑寓柳(喻表面上赞美此事物,实际是为寄托对他事物的情感);咏志(以诗歌抒发心志);咏风嘲月(诗人写诗,常以风月为题材,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
(6) 歌颂
含淳咏德之声盈耳。——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7) 又如:咏颂(歌颂);咏仁(歌颂仁德);咏德(歌颂高尚的品德)
名词
指诗歌等韵文作品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3 [陆丰腔] jun6 [客英字典]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3 [梅县腔] jun3 [宝安腔] jun3
◎ 潮州话:iong3(iòng) [揭阳、潮阳]uê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詠 | 爲命 | 云 | 庚三合 | 去聲 | 敬 | 合口三等 | 梗 | 庚 | ĭwɐŋ | yengh/hwanq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3)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4)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月令(寿数);月生(出生的月份日期);月日(指几个月的日子);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月大(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月分(亦作“月份”,月限,指规定的时限)
(6) 月光,月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陶潜《归园田居》
(7) 又如: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径(月光下的小路);月浪(月光);月阴(月影。借指月光);月皎(月色皎洁);月明(月光明朗)
(8) 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月信不通,当归酒下。——《博济方》
(9) 又如:月闭(妇女月经不通)
(10) 指妇女怀胎的月份;又指分娩后的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在月子里
(11) 像月亮一样的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12) 又如:月洞窗(形圆如月的窗户);月光门(月亮门儿);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堂(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月镜(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月羽(白色的羽毛)
(13) 每月 。如:月例香供银子(施主按月给庙宇道观供奉神佛的香火银。也称“月例银子”);月分银子(月银,月例,月分钱。月钱);月表(按月记事之表);月佣(按月受雇佣的人);月朔(每月的朔日)
(14) 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 。如:月韵(形容女子风韵秀逸);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et8 [陆丰腔] gniat8 [东莞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英字典] ngiet8 [沙头角腔] n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台湾四县腔] ngiet8 [宝安腔] ngi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月 | 魚厥 | 疑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t/ngvat | ŋĭwɐ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