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唅
注音
ㄔㄠˊ ㄏㄢˊ
词语释义
吟咏品味。唅,同"含"。
词语解释
吟咏品味。唅,同“ 含 ”。
清 黄景仁 《除夕述怀》诗:“昔年壮意气,万象供嘲唅。如今病马伏,不任驱驂驔。”
引证解释
⒈ 吟咏品味。唅,同“含”。
引清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昔年壮意气,万象供嘲唅。如今病马伏,不任驱驂驔。”
嘲唅的网络释义
嘲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áo
动词
(1) (形声。从口,朝声。本义:嘲笑)
(2) 同本义
以至于杂以嘲戏。——曹丕《典论·论文》
(3) 又如:冷嘲热讽;嘲问(带讽刺地问);嘲戏(嘲弄嬉戏)
(4) 唱,按音律发声
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北史·薛孝通传》
(5) 又如:嘲歌(信口唱歌);嘲风弄月(吟咏清风)
(6) 另见
zhāo
动词
(1) 勾引
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金瓶梅》
(2) 又如:嘲汉子的班头(勾引男子的能手);嘲惹(挑逗;撩拨)
(3) 另见
英文翻译
ridicule, deride, scorn, jeer a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客英字典] sau3 z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zau1 [梅县腔] sau3 zau1 [宝安腔] zau1 sau2 cau2 [海陆丰腔] sau1 zau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客英字典] sau3 z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zau1 [梅县腔] sau3 zau1 [宝安腔] zau1 sau2 cau2 [海陆丰腔] sau1 z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嘲 | 陟交 | 知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trau/teau | ţau |
详细解释
hán
动词
(1) 同“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咀嚼
唅,唵也。——《说文》
唅菽饮水。——《汉书·货殖传》。师古曰:“唅,亦含字也。”
(2) 又如:唅菽饮水
(3) 另见
hàn
名词
(1) 通“琀”。古时埋葬死者前放于其口里的珠、玉
殡唅之物,一皆绝之。——《晋书·皇甫谧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a sound; to put in the mouth; (Cant.) to grunt, gru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ham1 ham3 ham4 ngam4 ngam6 ng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m2 [梅县腔] am3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m2 [梅县腔] am3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㟏 | 火含 | 曉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xɒm | hom/x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