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ㄠˊ ㄠˊ ㄉㄞˋ ㄅㄨ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嗷嗷待哺 áo’áo-dàibǔ

(1) 嗷嗷:哀号声;待:等待;哺:哺育,喂养。原意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的样子。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可奈满城无粮,嗷嗷待哺。——蔡东藩《唐史演义》
cry piteously for food;waiting to be fed with cries of hunger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成语辨析

嗷;不能写作“敖”。

成语用法

嗷嗷待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于困境需要援助。

嗷嗷待哺的国语词典

形容饥饿哀号,等待救济。

如:「今后,只剩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与她相依为命。」

嗷嗷待哺的网络释义

嗷嗷待哺

  • 原指小鸟饥饿时叫着,等待母鸟来喂食。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
  • 嗷嗷待哺的翻译

    英语: cry piteously for food
    法语: crier famine
    日语: 雛鳥(ひなどり)が鳴(な)き声をあげて親鳥(おやどり)から与えられるえさを待っている;飢えた人人が泣き叫びながら食を求める
    俄语: стенáния (вóпли) голодáющих <молить о помощи>

    嗷嗷待哺造句

    非洲的灾民嗷嗷待哺,急需粮食渡过荒年。
    解放前,一遇洪灾,成千上万的灾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情景十分凄惨。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有些地方出现了嗷嗷待哺的情况。
    火山爆发区附近,一片鸿雁哀鸣,嗷嗷待哺的凄惨景象。
    一个男人,要有自己的担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该自己承担的事情,决不退却。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上有需要尽孝的父母,你就是家的顶梁柱。
    十一年的时间,你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一个可爱少年,其中故事片断足以记录一部书。而今夜,妈妈不想翻阅旧闻,只想与已初具思想品行的你说一说妈妈心中一直想说的话。
    她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去了远方。
    第一次看到小鸟嗷嗷待哺的样子,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新奇。
    她陪着我生活已经很久很久了。当我还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她就陪着我;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走上上学路时,她就陪着我;当我已经历经沧桑离青春岁月渐行渐远时,她就陪着我。
    感谢母亲,当我们我们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候,我们通过母亲源源不绝温润甜美的乳汁,获得了成长的原动力。
    嗷嗷待哺的小鸟总有第一次飞出自己温暖舒适的窝的时候,咿呀学语的幼儿也总有第一次走路的时候,步入少年时代的我终究也有许多第一次,但我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独立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
    这窝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八男九女,以剖腹产的方式出生于离家不远的宠物医院中。
    四只嗷嗷待哺的幼鸟蜷缩在用泥土与毛草搭成的鸟巢中。
    都说小孩一天一变,六年的时间,楚定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一个上树下水的顽童。
    南华就是内地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口尚乳臭,尚且嗷嗷待哺,十分幼稚的市场。
    我上有嗷嗷待哺的老母,下有七老八十的小儿啊。
    而在它身旁,一只小翼虎正对着他们可怜兮兮地叫着,好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奶狗。
    只嗷嗷待哺的幼鸟蜷缩在用泥土与毛草搭成的鸟巢中。
    许逸比划了下手势,嗷嗷待哺的看着他。
    半是幸福一半是废土的星球上,嗜血的本性嗷嗷待哺。

    汉字详情

    áo [ao]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GQT
    五行:
    吉凶:
    仓颉: RGSK
    四角: 6804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2) 同本义

    嗷,众口愁也。——《说文》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

    (3) 又如:嗷然(大喊大叫的样子)

    (4) 叫呼声;喧杂声

    声嗸儗以寂寥兮。——《楚辞·惜贤》。注:“呼声也。”

    谗口嗸嗸。——《汉书·刘向传》。注:“众声也。”

    (5) 又如:嗷嘈(吵闹);嗷骚(喧扰,不平静)

    英文翻译

    loud clamor; sound of wai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1 ng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u1 ngau2 [梅县腔]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1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宝安腔] ngau2 [客语拼音字汇] ngau2
    ◎ 潮州话:n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勞平聲開口一等ŋɑungau
    áo [ao]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GQT
    五行:
    吉凶:
    仓颉: RGSK
    四角: 6804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2) 同本义

    嗷,众口愁也。——《说文》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

    (3) 又如:嗷然(大喊大叫的样子)

    (4) 叫呼声;喧杂声

    声嗸儗以寂寥兮。——《楚辞·惜贤》。注:“呼声也。”

    谗口嗸嗸。——《汉书·刘向传》。注:“众声也。”

    (5) 又如:嗷嘈(吵闹);嗷骚(喧扰,不平静)

    英文翻译

    loud clamor; sound of wai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1 ng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u1 ngau2 [梅县腔]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1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宝安腔] ngau2 [客语拼音字汇] ngau2
    ◎ 潮州话:n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勞平聲開口一等ŋɑungau
    dài,dāi [dai]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FF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GDI
    四角: 24241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dāi

    英文翻译

    treat, entertain, receive; wa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ʰɒidaix/doj
    [bu]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GEY
    五行:
    吉凶:
    仓颉: RIJB
    四角: 63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辍饭吐哺。——《汉书·高帝纪》

    稚子咽哺。——《汉书·匈奴传赞》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 又如:一饭三吐哺

    动词

    (1) 吃食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辞·渔父》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孟子·离娄上》

    (2) 如:哺啜(饮食;吃喝)

    (3) 喂养。泛指禽兽喂养幼仔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李贺《猛虎行》

    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史记·高祖本纪》

    (4) 又如:哺食(哺养。喂养);哺鞠(犹哺育;养育);哺坊(孵雏鸡的作坊);哺鸡(母鸡孵卵)

    英文翻译

    chew food; feed

    方言集汇

    ◎ 粤语:bou1 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bu1 pu5 [海陆丰腔] pu3 bu2 [客英字典] pu3 [台湾四县腔] pu3 bu2 [客语拼音字汇] pu3 [陆丰腔] pu6 [宝安腔] p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oh/buhb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