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倒采

hè dǎo cǎi [ he dao cai]
注音 ㄏㄜˋ ㄉㄠˇ ㄘㄞˇ

词语释义

喝倒采 hè dǎo cǎi

1.  见“喝倒彩”。

词语解释

  1. 见“ 喝倒彩 ”。

引证解释

⒈ 见“喝倒彩”。

喝倒采的国语词典

大声表达对某种行为、现象的不满或不支持。

如:「那个明星荒腔走板的演出,使得观众纷纷喝倒采。」

喝倒采造句

因此启幕时,只听得见稀稀落落喝倒采声和口哨声。
的现实,很多准备看好戏的观众也没法子接受,一个个在那里喝倒采,嘲笑那个家伙的中看不中用。
当听到鲍斯特成了军士长后,获得大家一致的喝倒采。
军官们约好第二天和以后的几天要毫不客气地对这个得罪他们的女演员喝倒采,使她什么角色都演不成,直到她带着赎罪所必要的屈辱给他们赔罪为止。
看到久违的铁面小子,观众席上顿时爆发出一阵议论声,嗡嗡乱响,但也没人喝倒采什么的,毕竟现在铁面小子也是观众,来围观的。

汉字详情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JQN
dǎo,dào [dao]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CJ
五行:
仓颉: OMG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dǎo

动词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dào

动词

(1) 上下、前后颠倒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副词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英文翻译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dou3
◎ 客家话:[东莞腔] dau3 [梅县腔] dau3 [陆丰腔] do5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au3 dau4 do3 do4 [海陆丰腔] do3 do5 dau3 dau5 [客英字典] dau3 dau5 [台湾四县腔] do3 do5 dau3 dau5 [沙头角腔] dau3 [宝安腔] dau3|dau [梅县腔] dau3
◎ 潮州话:〖do2(tó) dao2(táu)〗 〖do3(t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晧上聲開口一等taux/tavtɑu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喝倒采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