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欬

chuǎn kài [ chuan kai]
注音 ㄔㄨㄢˇ ㄎㄞˋ

词语释义

1.亦作"喘欬"。 2.气喘欬嗽。

词语解释

  1. 见“ 喘咳 ”。

引证解释

⒈ 见“喘咳”。

汉字详情

chuǎn [chu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MDJ
五行:
仓颉: RUMB
四角: 62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耑( duān)声。本义:喘息,急速地呼吸)

(2) 同本义

喘,疾息也。——《说文》

其发咳喘。——《素问·五常正大论》

牛喘吐舌。——《汉书·丙吉传》

喘喘然将死。——《庄子·大宗师》

(3) 又如:心跳气喘;累得直喘;喘喝(中气不顺,口鼻有声的样子);喘乏(气喘困乏)

(4) 轻声说话

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荀子·臣道》

英文翻译

pant, gasp, breathe heavil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2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3 [海陆丰腔] chon3 [客英字典] chon3 [台湾四县腔] c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宝安腔] con3 [东莞腔] con3 [陆丰腔] chon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兖仙A合上聲合口三等仙Achjyenx/tcveentɕʰĭwɛn
kài,ài [kai,ai]
部首: 427
笔画: 10
五笔: YNTW
仓颉: YONO
四角: 0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重声咳嗽

欬,逆气也。——《说文》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

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

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

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

国多风欬。——《礼记·月令》

余左顾而废除欬,乃杀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2) 又如:欬逆(咳喘气逆);欬嗽(咳嗽);欬謦(咳嗽声);欬欬(象声词)

英文翻译

cough; sound of laughter

方言集汇

◎ 粤语:kat1 ko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海陆丰腔] koi3 [客英字典] ket7 [宝安腔] ka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七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犗夬開去聲開口二等qrad/eayʔæ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