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

tí jī [ ti ji]
繁体 啼饑
注音 ㄊ一ˊ ㄐ一

词语释义

因饥饿而号哭。

词语解释

  1. 因饥饿而号哭。

    苏曼殊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参见“ 啼饥号寒 ”。

引证解释

⒈ 因饥饿而号哭。参见“啼饥号寒”。

苏曼殊《海哥美尔氏名画赞》:“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

啼饥的网络释义

啼饥

  • 啼饥,汉语词汇。
  • 拼音:tí jī
  • 释义:因饥饿而号哭。
  • 汉字详情

    [ti]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UPH
    五行:
    仓颉: RYBB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 同本义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4) 叫鸣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啼叫;啼唤(鸣叫);啼唱

    (6) 哭泣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7) 又如:啼哭郎君(指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名词

    (1) 眼泪 。

    (2) 如:啼妆女(形容女子姿色迷人。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哭啼泪痕,故名);啼眼(泪眼);啼痕(泪痕);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英文翻译

    weep, whimper; howl, tw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2 [宝安腔] tai2 ti2 [海陆丰腔] tai2 ti2 [台湾四县腔] tai2 ti2 [梅县腔] tai2 [客语拼音字汇] tai2 ti2 [客英字典] ti5 tai2 te2 [东莞腔] tai2 [陆丰腔] tai3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ji]
    部首: 328
    笔画: 5
    五笔: QNMN
    姓名学:
    仓颉: NVHN
    四角: 27710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食,幾( )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3)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4) 通“飢”。吃不饱,饿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雨霜露饥寒颠踣。——清· 洪亮吉《治平篇》

    (5) 姓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词

    (1) 吃不饱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2)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3)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4) 古国名

    西伯伐 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5) 姓

    英文翻译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