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

tí kū [ ti ku]
注音 ㄊ一ˊ ㄎㄨ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啼哭 tíkū

(1) 放声地哭

weep aloud;cry;wail

词语解释

  1. 放声地哭。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2. 特指猿啼。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见, 巴 猿啼哭夜尝闻。”

引证解释

⒈ 放声地哭。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⒉ 特指猿啼。

唐白居易《寄微之》诗之五:“秦女笑歌春不见, 巴猿啼哭夜尝闻。”

啼哭的国语词典

因悲伤或过分激动而放声哭泣。

啼哭的网络释义

啼哭

  • 啼哭,汉语词汇。
  • 拼音:tí kū
  • 指大声地哭泣。语出《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 啼哭的翻译

    英语: to cry, to wail
    德语: heulen, jammern (V)​
    法语: pleurer à chaudes larmes

    啼哭造句

    一见小妹啼哭,妈妈就心软了。
    当母亲从婴儿口中拿开右乳的时候,他就啼哭,但人立刻又从左乳得到了安慰。
    第一声啼哭,代表我们的欢乐。勤奋的学习,为更好的生活。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一直都在尝试向前迈进,我知道这很困难,但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如果人生是一片坦途,我们也不会一生下来就啼哭。
    婴儿在产房中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开始;冰雪在山坡上消融成河,是春天的开始;人与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双方在内心中用尊重握手,是平等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陌生人,懂得递上一瓢水,是爱心的开始;送人玫瑰后,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当你出生时,你啼哭着,周围的人们满含笑意。享受生活吧,为了能在你逝去时你面带微笑而他人在哭泣。
    一个蓬头散发一脸泪痕身体有些微胖的女孩躺在床上啼哭着,在床边上女孩的爸妈一脸焦急与无奈,时不时的四目对视,还不断的在跟女孩说着什么。
    时间给你的变化,你总是刻意回避它,从啼哭到说话,越来越害怕表达。
    烟尘滚滚,鸡飞狗叫;小儿啼哭,大人恐惧。
    看看日子已近,母子不忍相离,终日啼啼哭哭。
    整个赵家宅子里所有的值钱东西都会被查抄掉,不管是金银布帛,还是钱粮珠玉都逃不过士卒们的抄查!凌统看着离自己不远处的那些正在啼哭的妇人们,心中略微有一丝不忍。
    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可正当人们准备额手相庆的时候,却迟迟没有听见婴儿的啼哭。
    慢慢的,长鸣越来越悲戚,越来越清晰,如泣如诉,像似温柔情人的低语,结发情深妻子的呢喃,又小小儿的啼哭,或者是衰老的妇人的抽咽。
    你得贵子我祝福,送副对联来祈福,上联:一声啼哭天使降,慰藉母亲十月怀胎苦;下联:双亲抚育必成才,回报父母多年养育恩。横批:得子成才。
    生命中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摔倒,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折难,都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与陪伴让我们虔诚祁福,祝愿我们的母亲福寿安康母亲节快乐!
    把新生婴儿的啼哭阻挠,新婚的灵车被瘟疫糟蹋。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没有体会过悲伤地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烂的微笑!林清玄。
    金博大声啼哭起来,“哥哥啊!你怎么回事啊!怎么那么短命啊!”。
    布里安小姐站在她们身边,两手扪住胸口,露出虔诚的微笑,看起来,无论是啼哭还是嘻笑,她都有充分准备。

    汉字详情

    [ti]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UPH
    五行:
    仓颉: RYBB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 同本义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4) 叫鸣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啼叫;啼唤(鸣叫);啼唱

    (6) 哭泣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7) 又如:啼哭郎君(指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名词

    (1) 眼泪 。

    (2) 如:啼妆女(形容女子姿色迷人。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哭啼泪痕,故名);啼眼(泪眼);啼痕(泪痕);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英文翻译

    weep, whimper; howl, tw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2 [宝安腔] tai2 ti2 [海陆丰腔] tai2 ti2 [台湾四县腔] tai2 ti2 [梅县腔] tai2 [客语拼音字汇] tai2 ti2 [客英字典] ti5 tai2 te2 [东莞腔] tai2 [陆丰腔] tai3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杜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de/deidʰiei
    [ku]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KDU
    五行:
    仓颉: RRIK
    四角: 66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 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英文翻译

    weep, cry, wail

    方言集汇

    ◎ 粤语:h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k7 [陆丰腔] kuk7 [梅县腔] kuk7 [宝安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东莞腔]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海陆丰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kuk7
    ◎ 潮州话:kog4 kao3(khok k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空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ʰukkhuk/q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