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称赞

zé zé chēng zàn [ ze ze cheng zan]
繁体 嘖嘖稱讚
注音 ㄗㄜˊ ㄗㄜˊ ㄔㄥ ㄗ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即不停的称赞,夸赞。。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成语用法

啧啧称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啧啧称赞的网络释义

啧啧称赞

  • 啧啧称赞,不停的称赞,夸赞。
  • 反义词

    啧啧称赞造句

    昨日一场透雨,紫金山烟气蒸腾、雾霭蒙蒙,凉爽的天气加上云海一样的景观,让游人啧啧称赞,紫金山有了庐山的味道了,情不自禁地合影了多张照片。
    他们写诗从来都不是为挣稿费,即便是写出洛阳纸贵的千古名篇,也只是获得一片啧啧称赞而已。
    刘军面色一变,李沐啧啧称赞的揶揄道“原来在你心目中,你夏姐也是一副死人脸啊?啧啧,没瞧出来你当着夏地狱的面儿一口一个姐的热乎。
    昨日,第六届福建省花卉盆景博览会在福州市西湖公园开幕,为福州市民送上视觉盛宴,不少参观市民对盆景、花卉啧啧称赞。
    受赠者拈之入鼻,吸嗅几口,啧啧称赞之后,询问购自何处,如果出自西洋,则更会引起围观欣赏。
    而其与普通汽车几无二致的外观,也引起了记者们的啧啧称赞。
    一天下来,楚江童作了二十多幅画,俩实习民警充当了他的画童,一边悬举着欣赏一边啧啧称赞。
    荣毅仁和杨鉴清本来就是十分俊俏般配的一对,新婚之日更是光彩照人,诸亲好友无不啧啧称赞这是天生的一对佳偶。
    花园里的花各个"争夺斗艳",令大家啧啧称赞,唯独角落里的牵牛花毫不引人注目。
    在通到马利容桥的拱形长巷中,有一个拾破烂的背篓保存得完好无缺,识货的人啧啧称赞。
    别看这小小的凉亭,它的结构紧凑,造型别致,令人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
    其中,近年来较为俏销的全棉“双经双纬”帆布,由于产品风格独特,从而博得众多客商的啧啧称赞,要货者络绎不绝。
    谢老头捧着一个扁桃木的福寿双全啧啧称赞,扶着眼睛夸赞道。
    我的风筝映衬这湖灯,显得格外美丽。游客们也在啧啧称赞。我真开心!当我再抬头看时,天上的风筝已经多得数也数不清了,美丽的风筝啊,你带着美好,带着希望,飞向更灿烂的明天吧!
    旅客们啧啧称赞说:“公安人员真好,对孩子真关心,真是人民公安爱人民啊!”。
    歌德曾经说过:“只要有了凝聚力,没有什么是人类所做不到的。”我认为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乐团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凝聚力怎能创造出优美的乐章?怎能让观众们啧啧称赞?
    提起李德生,干警们无不啧啧称赞他呀,真不愧是“老黄牛”!
    一幅阳卷在各位与会者手中相传,大家仔细鉴赏、评头品足,啧啧称赞。

    汉字详情

    [z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GMY
    五行:
    仓颉: RQMO
    四角: 65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大呼,大声喊叫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2) 争辩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 蔡邕《短人赋》

    (3)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4) 咂嘴 。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名词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鸟声。多叠用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 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表示赞叹

    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interjection of approval or admi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ze]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GMY
    五行:
    仓颉: RQMO
    四角: 65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大呼,大声喊叫

    啧,大呼也。从口,责声。——《说文》。字亦作赜。按,大呼者唶字之训。此字当训争言也。

    (2) 争辩

    啧有烦言。——《左传·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类。——《荀子·正名》

    啧啧怒语,与人相拒。——汉· 蔡邕《短人赋》

    (3) 又如:啧言(责备的议论);啧室(多人集议之处)

    (4) 咂嘴 。如:啧口;啧巴(形容咂嘴的样子);啧声(做声,出声)

    名词

    同“赜”。事物的幽深、细微处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鸟声。多叠用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唐· 储光羲《野田黄雀行》

    表示赞叹

    那女子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

    interjection of approval or admi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chēng,chèn,chèng [cheng,chen]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QIY
    姓名学:
    仓颉: HDNF
    四角: 27992

    详细解释

    chèn

    动词

    (1) 符合,相当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chēng

    动词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声。( chèng)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名词

    (1) 称呼。称谓 。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秤)

    chèng

    名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英文翻译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1 cing3

    宋本广韵

    zàn [zan]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TFQ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名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动词

    (1) 称赞;颂扬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名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英文翻译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