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菽造句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啜菽饮水”、“衔环结草”、“投桃报李”、“一饭千金”等典故和成语,都在诠释着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生活上即使啜菽饮水,也是高兴的。
若嫁小民,布裙短衾,啜菽饮水,亦是良妇。
君子忧道不忧贫,即使啜菽饮水,鹑衣百结,依然不改其乐。
悠长之趣,不得于醲酽,而得于啜菽饮水之余;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之后。
孩儿,你道是担心我,若是你苦得钱来时节呵,三套五套房子供养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悠长之趣,不得于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桔寂,而生于品竹调丝。
饮食欲望,一般说来容易满足,“啜菽饮水”,所费无几,即可果腹,所以人易处于快乐之中,李泽厚说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乐感文化,是有理由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uò
动词
(1) (形声。本义:尝、喝)
(2) 同本义
啜,尝也。——《说文》
君子啜其羹。——《荀子·非相》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荀子·天论》
搏之不解,一啜而散。——枚乘《七发》
饮于土塯,啜于土形。——《墨子·节用中》
子饭一盂,子啜一觞。——唐· 韩愈《送穷文》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啜茗(品茶);啜饮(饮;喝);啜哺(饮食;吃喝);啜息(饮食休息);啜食(犹言吃喝);啜汁(喝汤。比喻乘机邀功或沾光吃闲饭);啜人贼(犹害人精。啜人,谓吸人精血);啜吒(形容吞咽之声);啜英咀华(比喻品赏、体味诗文的精华)
(4) 哭泣时抽噎 。如:啜涕(哭泣);啜血(犹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
(5) 哄骗 。如:啜持(哄骗,逗引);啜哄(哄骗);啜醋(虚意道歉)
chuà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p, suck up; sob, wee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t7 chot7 [客语拼音字汇] dod5 jiod6 sod5 zod6 [梅县腔] chot7 [台湾四县腔] cot7 zot7 [海陆丰腔] chot7 chot7 [宝安腔] zot7 | sot7 | ziot7 ziot8 [陆丰腔] chot7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t7 chot7 [客语拼音字汇] dod5 jiod6 sod5 zod6 [梅县腔] chot7 [台湾四县腔] cot7 zot7 [海陆丰腔] chot7 chot7 [宝安腔] zot7 | sot7 | ziot7 ziot8 [陆丰腔] cho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綴 | 陟衛 | 知 | 祭B合 | 去聲 | 霽 | 合口三等 | 祭B | 蟹 | tryed/twey | ţĭwɛ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 ——《春秋·考异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英文翻译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 客家话:[宝安腔] suk7 [台湾四县腔] suk7 [陆丰腔] siuk7 [海陆丰腔] shuk7 [梅县腔] shuk7 [客英字典] s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 客家话:[宝安腔] suk7 [台湾四县腔] suk7 [陆丰腔] siuk7 [海陆丰腔] shuk7 [梅县腔] shuk7 [客英字典] s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叔 | 式竹 | 書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sj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