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蛰

qǐ zhé [qi zhe]

词语释义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 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 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 宋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 唐柳宗元 《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骆鹏 《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YNTK
仓颉: HKR
四角: 38604

英文翻译

open; begin, commence; explain

方言集汇

◎ 粤语:kai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康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kʰieikhex/qej
zhé [zhe]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RVYJ
五行:
仓颉: QILMI
四角: 551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2) 同本义

蛰,藏也。——《说文》

蛰,静也。——《尔雅》

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

(3) 又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4) 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掌攻蛰兽。——《周礼·穴氏》

(5) 又如: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

(6) 喻潜藏而未披露

久蛰之人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英文翻译

to hiber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