啑喋
注音
ㄉ一ㄝˊ ㄉ一ㄝˊ
词语释义
鸟或鹅鸭吃食。
词语解释
鸟或鹅鸭吃食。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 清 吴嘉纪 《秦潼》诗:“苹花莲叶遍里巷,野鸭飞下争啑喋。”
引证解释
⒈ 鸟或鹅鸭吃食。
引宋沉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
清吴嘉纪《秦潼》诗:“苹花莲叶遍里巷,野鸭飞下争啑喋。”
啑喋的国语词典
状声词。形容鱼类或水鸟的吃食声。宋.沈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诗:「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也作「唼喋」。
啑喋的网络释义
啑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à
动词
(1) 同“唼”。水鸟或鱼类吃食 。如:啑喋(鸟或鹅鸭吃食)
(2) 通“歃” 。如:啑血(歃血)
(3) ∶虫鸣声
(4) 另见
tì
名词
割下的杂草;草渣
大雨时行,烧啑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礼记》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帝 | 都計 | 端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tiei | teh/tey |
详细解释
dié
动词
(1) (形声。从口,葉(
)声。本义:喋喋:形容说话多)(2) 同本义。常叠用
喋,便语也。——《玉篇》
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口哉?——《汉书·张释之传》
(3) 又如:喋聒(多言扰耳;噜嗦)
(4) 通“蹀”。踏,蹈
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本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耳。
(5) 又如:喋盟(歃血盟誓)
zhá
动词
(1) 口开合,吮吸 。如:唼喋;喋呷(水鸟或鱼类聚食的样子);喋噏(聚食的样子)
(2) 另见
英文翻译
nag; chatter, babble, tw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dip6
◎ 客家话:[梅县腔] tiap8 [客语拼音字汇] de4 tiab6 [客英字典] tiap8 [宝安腔] tiap8 [海陆丰腔] tiap8 [台湾四县腔] tiap8
◎ 客家话:[梅县腔] tiap8 [客语拼音字汇] de4 tiab6 [客英字典] tiap8 [宝安腔] tiap8 [海陆丰腔] tiap8 [台湾四县腔] tia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怗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牒 | 徒協 | 定 | 怗 | 入聲 | 葉 | 開口四等 | 咸 | 添 | dʰiep | d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