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高声报时。
南朝 梁 何逊 《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呼叫数码。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引证解释
⒈ 高声报时。
引南朝梁何逊《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⒉ 呼叫数码。
引明何景明《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唱筹的网络释义
唱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如:唱白脸
(8) 叫,呼 。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名词
歌曲 。如:唱论(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g5 [海陆丰腔] chong5 [客英字典] chong5 [东莞腔]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陆丰腔] chong5 [沙头角腔] c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5 [宝安腔] co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唱 | 尺亮 | 昌 | 陽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tɕʰĭaŋ | chjangh/tcanq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2)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
筹,壶矢也。——《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
筹室中五扶。——《礼记·投壶》。注:“矢也。”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
(3) 签筹;算筹 。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的物品的凭证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竹筹;筹马(古时投壶计数的用具)
动词
(1) 算计
运筹帷幄之中。——《史记·高祖纪》
(2) 又如:筹设(计划设置);筹计(盘算);筹昏(谓无法算计)
(3) 策划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统筹(统一筹划);筹运(制定策略;谋划。犹运筹);筹历(推算历法)
(5) 筹措。谋划措办;设法筹集 。如:筹度(谋划;计划);筹借(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量词
条,个,位。用以指人的多少
背后只见赶上三筹好汉,也将杀来。——《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