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名

chàng míng [ chang ming]
注音 ㄔㄤˋ ㄇ一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高声呼名;点名。

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佛教语。佛教徒念佛时,唱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音乐术语。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音则唱作合、四、一。参见“工尺谱 ”。

词语解释

  1. 高声呼名;点名。

    《北史·元文遥传》:“令 赵郡王 叡 宣旨唱名,厚加慰喻。”《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到拈鬮这日, 刘云 将应鬮各吏名字,开列一单,呈与知县相公看了。唤里书房一样写下条子,又呈上看罢,命门子乱乱的总做一堆,然后唱名取鬮。” 严复 《救亡决论》:“逐队唱名,俯首就案。”

  2. 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荆钗记》:“ 王龟龄 年四十七,大魁天下,以书报其弟曰:‘今日唱名,蒙恩赐进士及第。’”参见“ 臚唱 ”。

  3. 音乐术语。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音则唱作合、四、一。参见“ 工尺谱 ”。

  4. 佛教语。佛教徒念佛时,唱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引证解释

⒈ 高声呼名;点名。

《北史·元文遥传》:“令赵郡王叡宣旨唱名,厚加慰喻。”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到拈鬮这日, 刘云将应鬮各吏名字,开列一单,呈与知县相公看了。唤里书房一样写下条子,又呈上看罢,命门子乱乱的总做一堆,然后唱名取鬮。”
严复《救亡决论》:“逐队唱名,俯首就案。”

⒉ 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参见“臚唱”。

宋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 梁顥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说稗·荆钗记》:“王龟龄年四十七,大魁天下,以书报其弟曰:‘今日唱名,蒙恩赐进士及第。’”

⒊ 音乐术语。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音则唱作合、四、一。参见“工尺谱”。

⒋ 佛教语。佛教徒念佛时,唱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唱名的国语词典

按名册高声点名。

唱名的网络释义

唱名 (音乐术语)

  • 唱名是音乐术语,在演唱旋律时为方便唱谱而采用的名称称唱名,目前,我们采用的将自然大调式中的七个基本音级分别唱作do、re、mi、fa、sol、la、si(或ti)。七个固定音节的唱名方法产生于11世纪,由意大利音乐家圭多发明。他采用自己编配的一首赞美诗每一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作唱名,沿用至今(原do为ut、si为sa,后改)。在唱名的具体使用中,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此外,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为音名(六、五、乙的低八度唱作合、四、一)。中国音名为:宫、商、角、徵、羽。
  • 唱名的翻译

    英语: solfege
    法语: solfège

    唱名造句

    跪迎圣驾,然后由礼臣唱名,一个个三跪九叩行陛见大礼。
    该屋架和唱名杆纳入热轧钢材的形成,为最大限度的安全。
    固定唱名与首调概念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难题。
    本想做一个富家翁,谁知道既然东华门唱名。
    上世纪末,我国音乐理论家们在固定调唱名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升、降及重升、重降音在内的三十五个唱名的协变唱名法。
    实不相瞒,小子没打算就这么把这条命交代出去,我以后还要去考童生,还要去考秀才,如果祖上积德,就是东华门唱名,小子也想踮着脚尖够一够。
    以首调唱名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音程音感的建立。
    如同视唱练习可以使用“固定唱名”或者“首调唱名”方法。
    “首调唱名法”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在旅游表演专业中应用的必然性。
    纸箱进入机器作为一个单一的唱名这是一个宽度的扁平封装。
    夯硪号子,俗称“打号”、“喊号”,唱号时,一人领唱名为“领号”,众人应和,名为“应号”。
    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
    两个唱名以上的酒吧,通常是降低出来看,是位于后面后座,并预装了强大的泉水。
    我家在重庆绝对不是最“红”的,我听到孩子们在街上边燃放爆竹边唱名族歌曲。
    新的计划是要她有点唱名左右,机器人,除了她的感官身体,让她可以轧辊周围的房子。
    校长正在按名单依次唱名。
    常用把位的音阶需要记,至于不同调子的口琴,一般都是记唱名的。
    第三章阐述唱名法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然后,我下滑和唱名到一方与这本书对扶植一个枕头或我丈夫回来了。
    我国在普及性音乐教育中的唱名法应用经历了从固定—固定与首调兼用—首调的过程。

    汉字详情

    chàng [chang]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J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RAA
    四角: 660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絃、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如:唱白脸

    (8) 叫,呼 。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名词

    歌曲 。如:唱论(书名。关于戏曲声乐方面的理论)

    英文翻译

    sing, chant, call; ditty, song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3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g5 [海陆丰腔] chong5 [客英字典] chong5 [东莞腔]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陆丰腔] chong5 [沙头角腔] c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5 [宝安腔] c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尺亮陽開去聲開口三等tɕʰĭaŋchjangh/tcanq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