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癸签

táng yīn guǐ qiān [tang yin gui qian]
注音 ㄊㄤˊ 一ㄣ ㄍㄨㄟˇ ㄑ一ㄢ

词语释义

《唐音癸签》是明代胡震亨撰诗评。

汉字详情

táng [tang]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YV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R
四角: 00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 〈方〉∶同本义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3)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4)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5)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 。如:唐花;唐窖

(6) 空;徒然 。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名词

(1)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 蔡元培《图画》

(2)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3)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5)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 古国名

(8)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 中国 。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11)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12) 场地,园地 。如:唐园;唐圃

(13) 姓

英文翻译

Tang dynasty; Chine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宝安腔]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guǐ [gui]
部首: 502
笔画: 9
五笔: WG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OMK
四角: 12804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二戣( kuí),古代兵器。交叉之形,盖即“戣”之古文。①本义:古代兵器。戟属。②天干的第十位),用作顺序的第十

动词

估量

癸之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史记》

英文翻译

10th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 客家话:[宝安腔] gui5 [陆丰腔] gui5 [客语拼音字汇] gui4 [台湾四县腔] gui5 [东莞腔] kui3 [海陆丰腔] gui5 [客英字典] kw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誄脂A合上聲合口三等脂Akjyix/kviikwi
qiān [q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MM
四角: 881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2) 同本义 。如:请你签个字;签合同;签押房(官员批阅公文的地方);签任(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

(3)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如:签揭(贴签写出要点);签贴(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4) 粗粗地缝合起来 。如:把袖口签上

(5) 引,导引 。如:签合(导引会合);签河(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

(6) 下令征调 。如:签军(战时征调兵员)

(7) 刺;插 。如:签钉(栽插)

名词

(1)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如:朱签;火签;签军(金元时一遇战事,多强迫汉人壮男当兵,因非正军,只服苦役,称为“签军”);签解(持签牌押送);签票(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2) 公文体制的一种

(3) 签子 。一种用竹木或铁丝制成的尖细棍子。亦用作量词,犹串。如:签堤(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名词

(1) 标识,标签

籤,验也。——《说文》

记识曰籤。与检略同。——《通俗文》

(2) 又如:书签;签题(书册的标签);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指示时刻的指针);标签;浮签;签帙(标签和书套);签轴(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签牌(标签)

(3) 漏箭 ,古代漏壶上记时的竹签,上有刻度。如:签筹(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签声(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签掷地的响声)

(4) 古代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以竹片制成,上有文字等标记。如:签疏(签呈和疏奏);签票(捕人的文书);签告(经检复后发给的授职证书)

(5) 寺庙中求神占卜凶吉所用的竹片,其上写有凶吉祸福的词句(多以诗的形式) 。如:求签;神签(求神占卜吉凶所用的竹片);签诗(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签诀(犹签诗);签谱(犹签诗)

(6) 背面涂有胶,用时润湿即压贴于某表面的纸片 。如:航空邮签

(7) 挖剔用的尖头用具 。如:牙签;签子(即扦子。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动词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英文翻译

sign, endorse; slip of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m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