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

táng dài cí qì [tang dai ci qi]

词语释义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

汉字详情

táng [tang]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YV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R
四角: 00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 〈方〉∶同本义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3)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4)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5)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 。如:唐花;唐窖

(6) 空;徒然 。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名词

(1)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 蔡元培《图画》

(2)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3)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5)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 古国名

(8)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 中国 。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11)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12) 场地,园地 。如:唐园;唐圃

(13) 姓

英文翻译

Tang dynasty; Chine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宝安腔]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
dài [da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P
四角: 23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名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如:当代

(6)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如:古生代

(9) ∶代词的省称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英文翻译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陆丰腔] toi6 [梅县腔] toi5 [东莞腔] toi3 [客英字典] toi5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toi3 (thòi) do7(t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ci]
部首: 435
笔画: 10
五笔: UQWN
五行:
仓颉: IOMVN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次声。本义:用高岭土烧制成的质料。也指瓷器) 同本义

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瓷碗;细瓷;瓷枕;瓷仙(瓷器的人物造像);瓷注(陶瓷茶壶)

动词

〈方〉∶眼珠不动

严志和弯下腰,瓷着眼珠盯着地上老半天。—— 梁斌《红旗谱》

英文翻译

crockery, porcelain, chinaw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2 [梅县腔] ze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客英字典] cih2 [宝安腔] cu2 [东莞腔] c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資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dzʰizii/dzi
[q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D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RIKR
四角: 666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冀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khiih/qyhk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