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哩啦啦

lī li lā lā [li li la la]
注音 ˙ㄌ一 ˙ㄌ一 ㄌㄚ ㄌㄚ

词语释义

哩哩啦啦 līli-lālā

(1) 稀疏、分散、时断时续的样子

开会时间已到,但厅内哩哩啦啦才来了几个人
scattered; scat tered; sporadic; dribble in and out; straggle along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拖拖拉拉,不爽快貌。 沙汀 《闯关》十四:“你从来碰见过这样不痛快的事吗?简直就没有一回象这样哩哩啦啦的!”

引证解释

⒈ 拖拖拉拉,不爽快貌。

沙汀《闯关》十四:“你从来碰见过这样不痛快的事吗?简直就没有一回象这样哩哩啦啦的!”

⒉ 形容零零散散或断断续续貌。

如:哩哩啦啦地把水洒了一地。
如:开会的人哩哩啦啦,十点钟才到齐。

哩哩啦啦的国语词典

零散断续的样子。

如:「恼人的梅雨哩哩啦啦下个没完。」

哩哩啦啦的翻译

英语: scattered, intermittent, sporadic, on and off, stop and go

哩哩啦啦造句

哩哩啦啦下了一天雨。
至于“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已成对春节年俗最重视的记录了。
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天冷的时候,扔下去的都是刚刚吃完的泡面盒,汁水哩哩啦啦。
倒是五征卡车以及刘能和赵四骑电动车的戏份不少,甚至怀疑哩哩啦啦两三集的刘能买化肥中奖五征卡车的剧情,恐怕是应赞助商的需求单加的吧。
哩哩啦啦越来越派朋友营业员以一元论。
好在他坚忍,哩哩啦啦地又活了很多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关上,不要哩哩啦啦的。
闹正月,耍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
秋雨已经开始哩哩啦啦下起来了,周末闲来无事,翻出压箱子底的东东检查下准备入冬封枪了,再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和大家聊聊这些老话题吧。
可是听着窗外哩哩啦啦的雨滴声,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起都起来了,还是想要顺着惯性跑出去看看。
等风势稍弱一些,天空中先是落下几滴雨,不大一会,小雨就哩哩啦啦下了起来。
但当你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向之后,就会受制于小说的结构,小说里那些哩哩啦啦的东西似乎都得保留,有点像流水账,总之就是难办。
跟上队伍,不要哩哩啦啦的。
随着该车不断往前行驶,车厢缝隙处哩哩啦啦地往外流着水,在路上拖出了一条长长的轨迹,民警见状,立即超越该车,并示意该车驾驶员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汉字详情

li,lǐ,lī [li]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JFG
五行:
仓颉: RWG
四角: 66015

详细解释

li

助词

(1)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夸张、强调等语气。跟“呢”略同 。如:还早哩

(2) 〈方〉∶用于句中并列成分之后,表示例举,跟“啦”相同 。如:笔哩,墨哩,都在桌上放着

(3) 另见 lī;lǐ

yīnglǐ

名词

英里的旧称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mile

方言集汇

◎ 粤语:le1 lei5 li1
◎ 客家话:[梅县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e1 li3 [客英字典] li3 | li1 [陆丰腔] li3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e1 li1 [宝安腔] li1 [台湾四县腔] li1 le1 li3
◎ 潮州话:li7 ,li2

宋本广韵

li,lǐ,lī [li]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JFG
五行:
仓颉: RWG
四角: 66015

详细解释

li

助词

(1)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夸张、强调等语气。跟“呢”略同 。如:还早哩

(2) 〈方〉∶用于句中并列成分之后,表示例举,跟“啦”相同 。如:笔哩,墨哩,都在桌上放着

(3) 另见 lī;lǐ

yīnglǐ

名词

英里的旧称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mile

方言集汇

◎ 粤语:le1 lei5 li1
◎ 客家话:[梅县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e1 li3 [客英字典] li3 | li1 [陆丰腔] li3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e1 li1 [宝安腔] li1 [台湾四县腔] li1 le1 li3
◎ 潮州话:li7 ,li2

宋本广韵

lā,la [la]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RUG
仓颉: RQYT
四角: 60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拉”。闲扯,闲谈 。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2) 另见 la

la

语气词

(1) 是语气词“了”( le)和“啊”( a)的合音,兼有语气词“了”和“啊”的作用。

(2) 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这个比方妙极啦!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3) 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4)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

(5)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如:你怎么啦?他往哪里走啦?

(6) 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7) 另见

英文翻译

final particle of asser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1
◎ 客家话:[梅县腔] la1 [宝安腔] la1 [客语拼音字汇]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

lā,la [la]
部首: 319
笔画: 11
五笔: KRUG
仓颉: RQYT
四角: 6001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拉”。闲扯,闲谈 。如: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2) 另见 la

la

语气词

(1) 是语气词“了”( le)和“啊”( a)的合音,兼有语气词“了”和“啊”的作用。

(2) 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这个比方妙极啦!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3) 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如:队长!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4)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如: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

(5)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如:你怎么啦?他往哪里走啦?

(6) 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如: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7) 另见

英文翻译

final particle of asser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1
◎ 客家话:[梅县腔] la1 [宝安腔] la1 [客语拼音字汇]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