哕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打呃;打嗝儿。
《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素问·三部九候论》:“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噦噫。” 王冰 注:“胃精内竭,神不守心,故死之时,发斯噦噫。”
泛指因病而发出痛楚的声音。
清 钱谦益 《先太淑人述》:“病不噦噫,没不嚬呻。”
喷吐。
《南齐书·张融传》:“喷洒噦噫,流雨而扬云;乔体壮脊,架岳而飞坟。”
引证解释
⒈ 打呃;打嗝儿。
引《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
《素问·三部九候论》:“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噦噫。”
王冰注:“胃精内竭,神不守心,故死之时,发斯噦噫。”
⒉ 泛指因病而发出痛楚的声音。
引清钱谦益《先太淑人述》:“病不噦噫,没不嚬呻。”
⒊ 喷吐。
引《南齐书·张融传》:“喷洒噦噫,流雨而扬云;乔体壮脊,架岳而飞坟。”
哕噫的网络释义
哕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ì
(2) 另见
yuě
动词
(1) 打呃
中央生湿…在变动为哕。——《素问》
(2) 引申为欲言又止的样子
幽穷共谁语,思想甚含哕。——唐· 韩愈《送文畅帅北游》
(3) 又如:哕咽(气窒塞不通);哕噫(打呃;打嗝儿)
(4) 呕吐。亦指呕吐物
你们快去烧些盐白汤,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哕出来。——《西游记》
(5) 又如:哕出许多清痰;哕吐(呕吐);哕心沥血(呕心沥血);哕逆(恶心干呕);哕饭(经细嚼后吐出之饭)
(6) 唾骂;唾弃
秦人皆哕其名。—— 清· 钱谦益文
(7) 又如:哕骂(唾骂)
(8) 唾,用力吐唾沫
计氏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向脸上哕了一口。——《醒世姻缘传》
(1) 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如:哕的一声,吐了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uêh4(ueh) uê3(uè)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口,意声。(
)本义:出气) 感叹声(2) 表示悲痛或叹息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噫,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 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噫乎(表示慨叹);噫嗟(表示慨叹);噫呜(感慨悲叹貌);噫嘘(叹息貌)
(4) 表示呼告。如:噫歆(祭祀时,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噫喑叱咤(大声喝叫);噫噫(答应声);噫兴(犹噫歆);噫噫叱咤(大声喝叫)
(5) 表示惊异
季恬逸道“噫!那里来的这位太太?”——《儒林外史》
(6) 又如:噫——怪!这是谁做的饭?;噫嘻吁(表示惊异或慨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ji5 [客英字典] ji5 ji1 [台湾四县腔]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海陆丰腔] ri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醫 | 於其 | 影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ʔĭə | qi/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