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pǐn wèi [ pin wei]
注音 ㄆ一ㄣˇ ㄨㄟ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品味 pǐnwèi

(1) 品尝滋味

taste

词语解释

  1. 各种肴馔。

    《礼记·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张烛进饌,品味甚盛。”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2. 品尝;体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是一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周立波 《卜春秀》:“这是 卜春秀 生平碰到的头一桩奇事,但细细品味,也蛮有意思。”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八:“ 闵嗣鹤 老师却能够品味它,欣赏它,观察它的崇高瑰丽。”

引证解释

⒈ 各种肴馔。

《礼记·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
唐白行简《李娃传》:“乃张烛进饌,品味甚盛。”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⒉ 品尝;体味。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是一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周立波《卜春秀》:“这是卜春秀生平碰到的头一桩奇事,但细细品味,也蛮有意思。”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八:“闵嗣鹤老师却能够品味它,欣赏它,观察它的崇高瑰丽。”

品味的国语词典

食物肴馔。《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荐祭品味,宜有其定,不以多为美。」

如:「细细品味」、「从她的穿著打扮看来,她是一个相当注重生活品味的人。」

品味的网络释义

品味 (人对事物观点态度)

  • 品味,大概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但品味从字面上还有另外一个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释。
  • 品味 (汉语词语)

  • 品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ǐn wèi,指品尝;体味;各种肴馔。语出《礼记·少仪》:“问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
  • 品味的翻译

    英语: to sample, to taste, to appreciate, one's taste (i.e. in music, literature, fashion, food and drink etc)​, good taste
    德语: Geschmack (S)​, kosten, schmecken (V)​
    法语: dégustation, savoureusement, goût (d'une personne)​

    品味造句

    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真正品味到胜利的甘甜。
    生活真像一杯酒,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生活如同一本书,愚者走马观花,智者细细品味。
    仔细品味这首词,可以看出,它是从宋词脱胎换骨而来的。
    可爱的女人必须具有一分柔情,二分优雅,三分浪漫,四分品味。
    如果你愿细细品味这部小说,你将会觉得别有天地。
    寒夜一场雪,清晨三朵菊。末日归零,生活重新品味。
    经过细细品味,大家才明白了他的那一句话的含义。
    他们不仅没品味,而且总是草草了事。
    独自享受幸福是快乐的,那也是独自品味的悲哀。
    好的报告,老是回味无穷的。这就像品味一瓶老窖酒,或是一壶龙井茶,足以让人体味再三,回味无限。
    幸福,是简简单单的生活。要靠感知,靠捕捉,要用一颗豁达宽容的心去品味去汲取。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结构精致,确实是良工心苦,值得细细品味。
    杨小东一边读一边细细地品味,似乎这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不可捉摸的秘密。
    这本书让人读了又想读,爱不释手地仔细品味。
    但是,安安静静的看着,细细的品味着,你会发现,不再像曾经那样伤了。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人生,犹如一杯淡淡的咖啡,慢慢品尝,你会觉得它的味道中渗透了糖的余味与咖啡带来的惟妙惟肖的特殊品味,苦中渗着甜,甜中透着苦,将人生百味都溶于此中。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他们的用量,来调好我们这杯人生咖啡的味,让它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我原来把我的日志给我父亲看了,其实没什么品味那种,就是一点点流水的感觉,但是他还是叫我继续写下去,我感觉你的父亲是对你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在教导你不要放松,也不要别现有的一点点成绩击昏头脑。

    汉字详情

    pǐn [pi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KK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RRR
    四角: 60660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 同本义

    品,众庶也。——《说文》

    (3) 又如:品人(众多的人);品事(诸多事项);品物(各类特定范围之物);品供(各种供品);品象(众人);品庶(众人百姓);品极(众多)

    (4) 颜色淡 。如:品绿

    (5) 齐一,相同

    品,齐也。——《广雅》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中》

    名词

    (1) 事物的种类

    五品不逊。——《虞书》。传,谓五常。郑注:父母兄弟子也。

    厥贡惟金三品。——《书·禹贡》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货品(货物或货物的品种);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品搭(按品类等级搭配);品流(品类;流别);品例(种类);品件(花色品种);用品(应用的物品);珍品(珍贵的物品);品物(物品;东西)

    (3) 品性;品格 。如:人品(人的品质);品诣(品行);品概(品格;气节);品地(品质;本色;官职);品格儿(相貌;形体);品极(人品的高低)

    (4) 等级

    (5) 又如:品从(等级);上品

    (6)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

    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品子(品官之子弟);品次(位列;品级);品制(等级制度);品命(官阶;品位);品著(指不同品位的服饰);品从(正从。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品爵(品级爵位);品令(选拔官吏的格令)

    (8) 格调

    诗之品有九。——《沧浪诗话》

    (9) 标准, 基准 。如:品式(标准;法式); 品度(标准, 法度)

    (10) 法式, 法则

    乡有俗, 国有法。…品有所成, 故曰人不一事。——《管子》

    (11) 乐器构件名。指月琴、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

    (12) 古地名 。唐宋皆有品州,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

    (13) 姓

    (1) 演奏乐器 。如:品竹(吹奏管乐器);品竹弹丝(吹拉弹唱);品弄(吹奏);品统法(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品箫弄笛(吹奏洞箫和笛子)

    (2) 评价,衡量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世说新语·文学》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品度(品评打量);品择(品评选择);品藻(品评;评论);品酌(衡量,斟酌);品选(评选);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4) 品尝 。如:品茶,品月

    英文翻译

    article, product, commodity

    方言集汇

    ◎ 粤语:ba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n3 [东莞腔] pin3 [梅县腔] pin3 [陆丰腔] pin3 [客英字典] pin3 [宝安腔] pin3 [客语拼音字汇] pin3 [台湾四县腔] pin3 [海陆丰腔] pin3
    ◎ 潮州话:bing2(píng) [饶平]ping2(phí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七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丕飲侵B上聲開口三等侵Bpʰĭĕmphimx/phyym
    wèi [wei]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FI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əimyoih/m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