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逮

zī dǎi [ zi dai]
注音 ㄗ ㄉㄞˇ

词语释义

犹问及。

词语解释

  1. 犹问及。

    《新唐书·韦顗传》:“ 裴垍 、 韦贯之 、 李絳 、 崔羣 、 萧俛 皆布衣旧,继为宰相,朝廷典章,多所咨逮。”《新唐书·郗士美传》:“﹝ 郗士美 ﹞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引证解释

⒈ 犹问及。

《新唐书·韦顗传》:“裴垍、韦贯之、李絳、崔羣、萧俛皆布衣旧,继为宰相,朝廷典章,多所咨逮。”
《新唐书·郗士美传》:“﹝郗士美﹞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咨逮的网络释义

咨逮

  • 咨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ī dǎi ,是犹问及。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UQ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OR
    四角: 37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2) 同本义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4)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5)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6) 叹息;赞叹

    文王流涕而咨之。——《吕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汉书·韦贤传》

    对曰:“巢、 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说新语·言语》

    (7) 又如:咨叹(叹息);咨闵(叹息怜恤);咨惋(叹惜);咨咨(叹息;叹息声)

    (8) 用同“龇”。露出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记》

    (1) 表示赞赏,相当于“啧”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尧曰:“咨!尔 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

    (2) 又如:咨嗟(赞叹之声);咨玩(赞叹玩赏)

    名词

    (1) 旧时公文的一种。咨文的简称 。用于同级机关

    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2) 又如:咨称(公文上说);咨呈(具文呈报);咨注(载入官牒)

    英文翻译

    inquire, consult, discuss; plan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cii/zitsi
    dài,dǎi [dai]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VIP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LE
    四角: 35309

    详细解释

    dǎi

    动词

    (1) ∶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如:逮蚊子;逮特务;猫逮老鼠

    (2)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隶( dài)声。本义:赶上;及;到)

    (2) 同本义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以罪过连逮。——《史记·始皇纪》

    逮治党与。——《汉书·王莽传》。注:“捕也。”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博鸡者事》

    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被逮之前一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6) 另见 dǎi

    英文翻译

    seize, catch; reach, ar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ai1 t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ai1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3 ti4 [客英字典] tai5 [梅县腔] tai1 tai5 [宝安腔] ti5
    ◎ 潮州话:dài/多埃6(大) dǎi /多埃2(歹),dai6(tãi)di6(tĩ) d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特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deh/deyd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