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访

zī fǎng [ zi fang]
繁体 咨訪
注音 ㄗ ㄈㄤˇ

词语释义

咨询访问。

词语解释

  1. 咨询访问。

    《后汉书·章帝纪》:“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宋 司马光 《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事之大者,犹宜关白咨访然后行。” 明 归有光 《书里泾张氏妇事》:“予方欲咨访论著之而未及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计此次东渡……尚有令 朝鲜 预筹与 俄罗斯 边界交涉事宜,与咨访 中东 铁路通商利弊二事。”

引证解释

⒈ 咨询访问。

《后汉书·章帝纪》:“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宋司马光《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事之大者,犹宜关白咨访然后行。”
明归有光《书里泾张氏妇事》:“予方欲咨访论著之而未及也。”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计此次东渡……尚有令朝鲜预筹与俄罗斯边界交涉事宜,与咨访中东铁路通商利弊二事。”

咨访的国语词典

咨询商议。

咨访的网络释义

咨访

  • 咨访,是汉语词汇,
  • 拼音:zī fǎng
  • 解释为咨询访问。
  • 咨访造句

    尽管这些故事描绘了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咨访关系,但是它们都证明了一点:这个职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极大回报。
    各种学派都是从自己的理论体系出发来理解咨访关系的,当前咨访关系具有折衷主义的趋势。
    不用客气,一旦我们双方确定咨询关系后,为了对咨访双方负责任,我们双方需要按照约定具体实施。请您看一下相关规定。
    我们也认为咨访关系本身是不对称的。
    咨访关系理论是心理咨询中的基本理论,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正是这样一种不对称性,在合法性上确保一个咨访过程发展成一个弱者在两者关系中受到强者的诱惑的过程。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最具影响的几大咨询流派的人性观,并解析了人性观与咨访关系以及咨询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汉字详情

    [z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UQ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OR
    四角: 37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2) 同本义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4)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5)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6) 叹息;赞叹

    文王流涕而咨之。——《吕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汉书·韦贤传》

    对曰:“巢、 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说新语·言语》

    (7) 又如:咨叹(叹息);咨闵(叹息怜恤);咨惋(叹惜);咨咨(叹息;叹息声)

    (8) 用同“龇”。露出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记》

    (1) 表示赞赏,相当于“啧”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尧曰:“咨!尔 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

    (2) 又如:咨嗟(赞叹之声);咨玩(赞叹玩赏)

    名词

    (1) 旧时公文的一种。咨文的简称 。用于同级机关

    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2) 又如:咨称(公文上说);咨呈(具文呈报);咨注(载入官牒)

    英文翻译

    inquire, consult, discuss; plan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cii/zitsi
    fǎng [f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Y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H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2) 同本义

    訪,泛谋也。——《说文》

    訪,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4)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访戴(访友的代称);出访(到外国访问);回访(在对方来拜访后去拜访对方);过访(访问);走访(访问;拜访);造访(上门访问)

    (6) 寻求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寻访(寻求查访);访觅(访寻;寻找);访论稽古(探求讨论古事)

    (8) 通“方”。初始

    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汉书》

    (9) 谋议

    教之令,使访物官。——《国语》。韦昭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业。”

    (10) 调查;查处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访缉(访查缉捕);访办(调查处理);访俗(察访民俗)

    英文翻译

    visit; ask, in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宋本广韵